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情报     
《音乐世界》2013,(2):16-16
经过了“是芥末日”的洗礼,大家是否都有一种仿佛“一夜长大”的心情?对自己“重生”后的未来是否有了更憧憬的期盼昵?让我们看看艺人们有哪些“末日心情”吧!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都要经历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从容的过程。班主任究竞该怎样“成长”,方能化茧成蝶,涅磐重生?就此,我们精选了三位一线“草根”班主任的成长故事,希望能带给广大班主任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发现“凤凰涅槊”,领悟“欲火重生”是一种喜悦,也是一种永远的幸福。聆听精彩音乐,回味那奇妙感觉温暖情怀,一瞬之间怦然拨动我们的心弦……生活在继续,相信,令我怦然心动的感觉仍在继续……小朋友们,你知道怎么写这日常生活中令人怦然心动的点滴吗?  相似文献   

4.
试论庄子追求的理想人格王国胜作为一个贫困的隐士,一个没落的贵族,庄子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无能为力,他不愿受当时统治者的牢笼,表明了自己的隐士品格和高傲精神。他主张“重生贵己”,顺应自然,但是,不管如何“重生贵己、人总是要死的,死与“重生...  相似文献   

5.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为什么是“你听懂了吗”,而不是“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吝啬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或时间?  相似文献   

7.
BEST Words     
爱情里有些字,我想我们用错了,例如:“我给你的爱”这句的“给”字。爱这种东西,哪里是我们给的呢?我们是不得不爱的吧?我们是不能自主的吧?  相似文献   

8.
BEST Words     
爱情里有些字,我想我们用错了,例如:“我给你的爱”这句的“给”字。爱这种东西,哪里是我们给的呢?我们是不得不爱的吧?我们是不能自主的吧?——蔡康永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死亡”是一个斯蒂芬克之谜,因为没有人能道清其中的奥秘。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死亡”更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五号屠场》短小精悍,“死亡”却多达百余次被提及。库尔特·冯内古特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是恐惧,逃避还是向往?作者通过“死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文中的“死亡”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吗?通过细读文本,结合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不难证明库尔特·冯内古特是把“死亡”当做了一种主观选择,作者希望在“本体死亡”后能够得到“精神重生”,由此也体现出作者所怀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不少初中学生常常抱怨:我的英语成绩小学的时候可是很棒的,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差,甚至有时候连及格都难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基础较薄弱;另外初中阶段的知识层次和要求有所提高,而且难度加大了.为此,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有更“高级”的方法、更“灵活”的教法才能转弱为强.在起始阶段,如果不切实际地采用过高的标准和要求,学生未必能够适应,甚至会弄巧成拙.所以在2014年1月11日举办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带给我们光明的方向和重生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种植角的两棵白菜抽薹、丹花了,孩子们在短暂的惊奇之后,便不再理会它们,只留下淡淡的花香飘在走廊上。这样一个培养观察力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够让它流失呢? 为此,我设了一个小小的“陷井”,勾起了孩子们观察的欲望…… “刘老师,我们的白菜不见了。”刘怡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那不是吗?”我指着其中的一盆问她。“还有一盆呢?”“是啊,那盆呢?”我也“着急”起来。“我们快快找找吧。”其他孩子纷纷提议。”可是你们认识白菜的花吗?知道它的花是什么样的?“是黄色的!”凯凯抢着回答。“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呼啦一下,…  相似文献   

12.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 “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10,(7):55-58,110
三篇文章,三个小故事。首先,饱含寓意的文章标题足够吸引我们的眼球,此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结尾更是有着顺理成章的“大团圆”结局,读来令人心情愉悦。“站着的大米”是怎样的?有何不同?我们的“明天”是否也会有蜜蜂飞来?心灵真的可以左右天空的颜色吗?读完文章。答案便会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14.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加内替小主人唐其盖好被子,然后发射“睡眠微波”,让唐其入睡。“主人,好好休息,加内说,“我要走了,永远不回来。”“什么?”唐其突然睁开眼睛,把加内吓了一跳。“主人,你没睡着?”加内看看手掌,“我发射的‘睡眠微波’失灵了?”“它还是很灵的,”唐其脸红了,“只不过我想躲在被子里玩电子游戏,事先服用了‘不睡药丸’———喂,你说的‘永远不回来’是什么意思?”“我们所有机器人商量好了,要离开人类。”唐其噌地坐起来,“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历史,明白一个道理:像我们这样为人类工作,服侍人类,在历史上称…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加上……”公开课上,老师们挖空心思地进行课文拓展,努力让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让卖火柴的小女孩飞上天堂享受温暖,为千古趣谈龟兔赛跑补上第二场赛事等,这些补充,确实体现了老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创新思维。但我们每每又想:这些拓展是学生的主动需要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的“一厢情愿”?有的孩子对课文才刚刚理解,他们的思维能达到这个境界吗?是不是有“揠苗助长”之赚?  相似文献   

17.
王俊 《河北教育》2007,(7):47-4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课前思考 一、如何定位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认识这件事,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也同样如此。“用字母表示数”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字母”和“数”,面对“字母”和“数”,我们究竟把重心放在哪里?是“字母”?还是“数”?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那么我们一切的教学只是舍本逐末,难以切中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6,(10):9-14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实施〈纲要〉: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我们改变了什么”,是谈一谈我们所有的幼教同仁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施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贯彻《纲要》行动计划”中很多实验区、实验园做的事情,我只是在这里讲你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旅游法则     
饭桌上,妈妈香喷喷地吐出一句:“8月份我们去三峡旅游。”“真的?!”我欣喜万分。“嗯,我已经向几家旅行社打听过了。”妈妈胸有成竹地回答。“什么?又是旅行社?真没劲!”我沮丧地嘟哝。“傻孩子,跟旅游团去方便,住宿、买票都不用我们费心。”方便?不费心?这或许是妈妈的旅游法则吧。我对此却不以为然。跟随旅游团出游,势必要接受他们的安排,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闲适的背后是心灵的牵强,与我们以旅游来放飞心灵的初衷是相悖的。我们安于他人为我们安置好的一切,实际上是陷自我于疏懒之中,无购票…  相似文献   

20.
博客高三     
《中国高校招生》2006,(11):41-42
“我们被地理老师无情地抛弃了……”(一阵假意的痛哭) “抛弃了?为什么呀?”。 “呵呵,别听他瞎扯,听说是换老师了。” “是吗?新老师是谁?” “至今神秘面纱尚未揭晓,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教室里不禁一阵“拳打脚踢”,伴着阵阵欢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