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感恩教育是以关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强化感恩之情,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一种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为目标。感恩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能力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心里认可;一方面是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愉悦、温暖、幸福的感情,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5.
阎惠玲 《教师》2012,(12):14-14
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荣军 《教书育人》2010,(3):31-31
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载体,即“以感恩教育为载体”之意,也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这一途径,向未成年人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引导未成年人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未成年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本文就感恩教育载体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运用谈一点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8.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但又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感恩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社会与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应启发大学生的感恩认知,激励感恩情感,锤炼感恩意志,为其感恩行为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的苍白与失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或缺,因此,现代社会呼唤有效的感恩教育。这就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不同内容的感恩意识的启发,对父母感恩,以“孝”为前提;对他人感恩,以尊重为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感恩,以责任感为落脚点;对自然感恩,体现生态伦理观。同时寻找进行有效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中职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学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际,粗略谈谈个人在感恩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而永恒的主题。"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孩子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是教育之本。"进才中学是一所由爱国台胞叶氏家族捐资兴建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在美丽雅典园的进才人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学校积极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源于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会感恩与施恩,实践教育是实现此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内涵、激发感恩情感、学会感恩技巧和提升感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今天,虽然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家一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言听计从,加之社会、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对他人给予的关心、爱护熟视无睹,只管"拿来"而心安理得,只求索取,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  相似文献   

18.
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第一,开学之初,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安排学生饮食住宿、学生军训、思想渗透、师生及家长座谈会、汇报  相似文献   

1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养.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坚持从认知、情感和实践全方位进行贫困生的感恩、励志、诚信教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他们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感恩之行,诚信之心,励志行动,这正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郑继宇 《考试周刊》2013,(31):21-2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自然、社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