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起步至今,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日趋成熟,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评论员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在电视新闻节目这一话语场中,电视新闻评论员已成为一个深刻的影响因素,考察其从缺席到出现、从成熟到专业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介入与否、如何介入、以何种立场介入,有助于廓清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员所担当角色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电视新闻话语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王洋 《青年记者》2017,(17):69-70
2009年7月,中央电视台在改版后的新闻节目《朝闻天下》中,首次推出特约评论员参与新闻解读.随后,包括军事新闻评论员在内的各种专业评论员纷纷亮相各种电视新闻节目,新颖的节目形式立刻受到观众关注,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如今,电视军事评论员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对传递意见、舆论监督与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评论节目的普及,一些报纸的评论员粉墨登场,在电视评论节目中夸夸其谈.报纸评论员固有的缺点,经过电视评论节目放大之后,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部分电视评论节目犹如泼妇骂街,令人不堪入目;还有少数电视评论节目只追求所谓表达的快感,导致评论员不断地偷换概念,表面上热闹非凡,却缺乏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劭强 《新闻实践》2014,(12):89-91
与文字形式的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强调节目的效果和舆论场的营造,电视新闻评论员往往要习惯观点碰撞与语出惊人。但是,在追求个性表达与节目效果的同时,电视新闻评论员必须明确电视的媒介属性,把握公共表达的基本特征,遵循表达的规范,具备判断的意识,以对新闻作出比较准确、规范、合适的评论,并对舆论作出正确的引导。可以说,表达的规范和评论意识,是决定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品牌、影响力。而之前,相关论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分析较多,多为对成功电视评论节目的个案分析;事实上,电视新闻评论员应该具备的表达基础,更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时事开讲》创办于1999年8月,是凤凰卫视早期创办的重要节目之一,每晚深夜播出。该节目形式简单,每期时长20分钟,选取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配合简单的新闻素材,采取主持人发问、评论员解答的方式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背景、影响等进行分析解读,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该节目的主创人员、时事评论员曹景行也因该节目而扬名华语世界。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不断求新求变,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闻联播》引入了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连线特约评论员在《新闻联播》中进行直播评论,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凸显出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有嘴要说话。说话可以讲述事实,也可以评述是非。于2008年3月24日正式亮相的《新闻1+1》,名称取得不错。“1+1”既可以理解为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评论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1+评论的1”。节目选题主要是“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配以短片、电话连线等形式。多为一期评论一个话题,有时一期评论两个新闻。  相似文献   

8.
2009年以后,中央电视台开始大规模建立电视新闻评论员队伍。这些电视新闻评论员有选择性地对刚刚播报过的新闻实时发表短评,已成为节目的常态。各省市地方电视台也纷纷仿效,出现了大量电视新闻评论员。  相似文献   

9.
潘涛 《视听界》2013,(4):90-91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新闻深度报道的崛起,到新世纪初民生新闻的大发展,再到如今高速互联网下形态各异的终端渐成受众获取新闻内容的主渠道,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被动着接受从收视主平台转为内容提供方的竞逐现实,虽还未淡出江湖,但霸主地位已被撼动。传统媒体在技术和影响力上被网络新媒体超越的趋势,直接促发了广播电视在新闻制作和内容上的整合、调整与跟进,独特的节目样态、精到的新闻选题和精炼的观点,通过主持人带动评论员、观察员、当事人、记者,伴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解说评论员角色定位与工作原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体育比赛转播节目不属于“新闻”而属于“娱乐”,体育解说评论员角色属于“娱乐人”范畴。体育解说评论员职责是为受众提供解说服务,评判体育解说评论员工作成败的标准就是是否满足了受众的需要。体育解说评论员应遵循服务性、专业性、一致性、情感性、艺术性、真实性、善意性等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特约评论员",是指新闻机构约请有关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重要评论时所使用的称谓.较一般评论更为显著,是新闻机构对外发言的一种灵活方式,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最近,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节目"杨禹快评"受到了大家关注,这是央视两会报道中首次以"特约评论员"为品牌的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特约评论员"重新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眼下的广播电视体育范畴的节目主持人,可粗略分为新闻类播音员、栏目类主持人、直播类解说员和评论员。首先我认为,无论你是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还是评论员,都应有个职业定位问题。而无论将来要成为专家型的、综合型的,或者其他类型的主持人还是评论员,也都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杨洋  赵品 《今传媒》2012,(3):79-80
对于电视这个媒介来说,新闻评论类节目办得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电视台的业务水平的高低。新闻观察员出现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增加了此类节目的评论深度与力度。本文以《新闻1+1》栏目为例,谈论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新闻观察员话语权的使用情况,以及如何规范其话语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怎样培养和造就电视新闻专职评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心云 《声屏世界》2005,(11):49-50
2003年开播的《央视论坛》第一次引入了“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本台评论员”由央视的记者、主持人白岩松担任,“特约评论员”刚由其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他们的个人特点逐渐成为节目特点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做日常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5.
明年,央视各频道将继续进行调整优化。大家最为关注的《新闻联播》节目,将以明年迁入新台址为契机,节目片头、演播室等将有全新变化,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中,包括已经在央视其他新闻节目中广泛运用的评论员制度。不仅如此,央视王牌栏目《焦点  相似文献   

16.
评论解说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短期难见大的起色。而评论员顾问的包装与直播节目的相关包装(笔者认为评论员顾问的包装是包含在直播节目的相关包装里的)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而提高的,也是本文着力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是媒体从业者立足的根本,它决定着媒体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能够引导社会和谐,传播人文关怀,彰显主流价值。作为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者,评论员的价值观、社会意识的正确与否和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息息相关。本文以梁宏达及其主持的节目为例,从自身素质、节目特点和评论风格等三个方面谈谈评论员怎样提升社会责任感,如何对受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的7月27日,也许这个日子会像当年"东方时空"的开播一样在多年后被载入中国新闻史册.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的"朝闻天下"节目除了推出被网友称为美女主播的胡蝶,还有两位央视特约评论员在节目中隆重亮相.评论员杨禹与主持人胡蝶的连线直播也创造了当天"朝闻天下"的收视最高点.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新春不久,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播音员,从幕后走到了幕前,播音员不仅有言谈,还有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新鲜感和亲切感,收到了好的视听效果。陕西电视台有个评论节目,也是几个评论员坐在一起,面对观众,你一言,我一语,侃侃而谈,观众感到似乎和他在促膝谈心,也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报章杂志的评论员文章,除少数有作者“亮相”外,绝大多数评论员默默无闻地“藏”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27日,改版后的央视<朝闻天下>闪亮登场,在当天的节目中,<中国经济导报社>新闻中心主任杨禹以央视特约评论员的身份与节目主持人就当天新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根据CSM的监测数据,新版<朝闻天下>7月27日至8月6日的平均收视率较今年同时段平均值提升28%.[1]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它的每一项改革都对我国传媒业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电视评论员杨禹的出现势必将引发中国电视评论节目的新一轮革新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