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评判,构建包含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4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慕课质量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指标权重。选取国内三个慕课平台上课程各一门,利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应用,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中国主流慕课平台的学前教育慕课,构建了基于用户满意度视角的学前教育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问卷调查和质性资料分析对学前教育慕课进行了全面的质量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于慕课教学资源维度相对满意,而在慕课教师队伍、慕课教学效果以及慕课教学技术上满意度不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慕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配套线上服务;第二,丰富慕课教学内容,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第三,完善慕课的考核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价;第四,改进慕课教学技术,创新设计慕课。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08-113
受高辍学率的影响,慕课质量备受质疑。文章首先基于高等教育中质量内涵的复杂性和质量评价所处的阶段,提出了"开放度—时间"质量分析框架;随后,文章运用该框架对在线教育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四个慕课质量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慕课质量模型(即OpenupED质量标签、7Cs设计框架、Five-Pillars在线教育质量、探究社区在线教学框架)均关注"转变"这一质量内涵,体现了教学质量中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教师与学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文章的研究对于后续慕课质量评价能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慕课课程产生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慕课课程建设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实际应用调研相结合,研究了慕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促进慕课课程提升慕课课程质量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慕课在未来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职业教育者,如何推进慕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构建和应用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慕课应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真正意义上的慕课较之传统网络教学课程的突出特点,并给出了构建和应用慕课的一些设想,说明了职业课程慕课制作过程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慕课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通过六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创建了基于慕课的理工科概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重塑慕课课程,设计了以问题为导向和分级测试为基础的六大功能模块。通过不同教学设计下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证明经过优化的教学模型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一直是作为慕课运动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存在,但在具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不同的大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学慕课种类繁多,从基本教学功能可以区分为专业课程类慕课、基础课程类慕课和通识课程类慕课。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架构分析和概念界定可以了解其独特的教学特征,相应地反映出对于慕课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教学研究型大学慕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即主要致力于建设优势品牌慕课、专业紧缺慕课、技术创新慕课和校本特色慕课。同时,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学校层面明确慕课应用的态度,从教师层面加强慕课应用的认识,从学生层面了解慕课应用的需求,从教学层面形成慕课应用的策略,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慕课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慕课教学与混合教学仍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近些年,虽然我国的慕课课程在数量上增长较大,但慕课视频质量良莠不齐。为改进与优化慕课视频的设计与开发,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14类(约3 800门慕课)慕课学习者的课程评价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MAXQDA软件开展质性分析。在使用类属分析法对大数据进行三次编码分析后,结合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与建议,从教师讲授、声音、平台、画面、内容、制作、用户七大维度出发,认为慕课视频的设计应该考虑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化、音频听觉体验流畅化、平台学习方式便捷化、画面视觉效果自然化、教学过程全程化、教学任务系统化,建议从这几个方面改进,有效提升慕课视频的质量,提高慕课教学的学习体验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慕课发展重心的转移,慕课的质量问题再度凸显。采用文本分析法,综合剖析了5类相关者对慕课质量的诉求,发现相关群体对认知因素的期待是以减少潜在的认知负荷为导向,对教学因素的要求以教学过程的相互理解为原则,对社会因素的关注则以构建学术共同体为目标。通过阐明相关者对慕课质量的认识,提炼有助于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特征,可以培育质量文化,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86-92
当前,高校"环境评价"课程教学在教材、定位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资源和模式的引入,为"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归纳并凝炼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构建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并探讨这一新模式在"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