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取材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作品通过一个酷爱新装的皇帝受骗上当的精彩描写,揭露和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其夸张艺术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作,一直是初中课文的传统篇目。笔者深感作者的构思之巧妙严谨。这里仅谈谈一些其他文章很少触及的细节内容。  相似文献   

4.
最初认真地读《皇帝的新装》,还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只觉得这个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还包括城里的大人们实在是可笑。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大家却都异口同声地说皇帝的新装怎样地漂亮,睁着眼睛说瞎话。皇帝呢?光着身子的样子也很可笑。后来年事渐长,没有再认真地读这篇童话,但这篇童话的内容却深深地烙在了脑海里,议论到一些话题,诸如说真话问题、虚荣心问题、世故与天真问题等等,常常用皇帝的新装来作例子,也自以为对这篇童话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我这次重新再认真地读《皇帝的新装》,却不但再也笑:不出来,心头反而有了一种悲凉的沉重,同时,一种由衷的感慨也相伴而生:深刻与丰富往往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这篇看似简单的童话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 1.介绍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丹麦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深刻地抨击现实、无情地斥责封建统治的童话杰作。这篇有趣的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赤条条地参加游行的夸张描写,无情地剥去了统治阶级的画皮。  相似文献   

7.
8.
9.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其实大家在此之前早已对这篇童话烂熟于心了,是吧?(学生肯定)也就是说,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崭新的文本了,而是被大家在脑海中过滤了无数遍的老文本,再来阅读它,怎样才能读出点新意呢?或者说,你最想和大家讨论这个文本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11.
《皇帝的新装》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现代语文》2006,(2):76-76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一代一代中外读的喜爱。这除了和作品丰富精妙的想象、极度的艺术夸张有关外,还和它的主题内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窦桂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一篇童话,题目叫——  相似文献   

13.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愚蠢、昏庸的丑恶本质.无独有偶,最近在<特别文摘>上读了鲍尔吉·原野题为<人人都穿皇帝的新衣>的文章,感到很有意味.  相似文献   

14.
重读《皇帝的新装》,不禁想到,在这个故事中,安徒生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所熟悉的《皇帝的新装》是否就是安徒生的(湟帝的新装》?  相似文献   

15.
唐庆华 《广西教育》2020,(45):106-107
本文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以七年级学生阅读童话的难点为突破口,论述初中童话阅读教学"四部曲":教师做好备课准备,深入研读文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学习任务设计层层递进;师生共读,通过"一品读,二思考,三训练"的方法扎实落实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完成富有创意的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文化隧道中,经典焕发着永恒的光彩。每一次重读经典,我们都会获得新的认知与感悟,总能在那些隽永的文字中挖掘出支撑它恒久魅力的新的亮色。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学生早就很熟悉了,学生对它的故事情节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因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应另外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皇帝的新装》。师: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生(齐):童话。师:作者安徒生我们比较熟悉了。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很多作品。早晨有没有预习这篇文章?预习了,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和鲁兵分别给《皇帝新装》写的续写几十年来一直作为续写的范编在初中语教科书里,供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欣赏学习。  相似文献   

20.
只要提到夸张.我们就会联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美画面.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慨叹,这些都用夸大现实的手法.展现非凡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夸张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