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考点解说】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主要方法: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2.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阅读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主要方法有: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的材料中提炼主题,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常见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相似文献   

3.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1,(11):7-10,41
【能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散文而言,其主要考点一般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3.品味语言含义,理解深层哲理;4.辨别表达方式,了解相关作用;5.认清表现手法,体验文章情感;6.扩展探究迁移,感悟启示评析。  相似文献   

4.
散文阅读     
【聚焦考点】 从材料的来源看,散文阅读所选材料一般来自课外。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具体考点有: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分析文章线索;品味作品语言,包括分析字词含义、欣赏文中精美语言、分析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考查表现手法;发展性考题,诸如仿写、谈感受、续写等类型。  相似文献   

5.
潘丽丽  张杰 《初中生》2012,(Z3):46-57
正【高频考点】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顺序(其中包括材料安排顺序,句子的顺序及词语的顺序)。3.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状态及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频考点]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 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顺序(其中包括材料安排顺序,句子的顺序及词语的顺序). 3.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状态及感情变化.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分析散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6.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文章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7.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探讨疑难问题. 8.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联想、揣摩、感悟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杨叶  张彩霞 《初中生》2014,(Z3):35-38
正考点透视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一般要求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3.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直接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表达方式里考查。4.表现手法。一般直接问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 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有9点要求,其中有5点属于整体把握的,这就是:关于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关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关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关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见,对现代文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把握、理解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要求的主要内容,也是考点的主要内容;而且对现代文的其他题目的解答,也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可  相似文献   

10.
不论中考还是高考,散文阅读近年来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整个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这一块也是学生丢分比较严重的地方,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考命题经历及学生答题的误区,就中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备考策略略作探究如下。一.概括主题类这类试题难度并不大,但从答题的情况看,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因答题要点不全而失分。为此,解答这类试题时,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选文体裁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层面中,共有两个考点:第①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和表达技巧",很显然,根据前几年高考试题看,这一条应该是针对"古诗阅读"而提出的能力点;而第②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4年<考试说明>中将相应表述中的"文学作品"改成了"文章",这一处小小的改动是颇有讲究的.因为任何诗歌都是文学作品,这是大家的共识,而文言文却不能以"文学作品"来一概而论.有的文言文行文生动,笔致精巧,富有文采,属文学作品范畴;而有的只是广义上的散文,行文只求清楚明白,未必有多少文学色彩,并非文学作品.事实上高考命题所选的文段,有的确实文学性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2.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3,(17):7-11,27
【答题点拨】记叙文的主题,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文章主题包括多个层面:一是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二是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三是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四是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题,才算真正读懂文章。归纳文章的主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归纳记叙类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3.
语言风格     
考点分析关于该考点的现状及命题趋势在诗歌鉴赏部分,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表达文章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表达运用的得失,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及语言风格等等。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4):21-22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功。初中语文叙事性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对于小说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线索、记叙的要素和中心人物有效设问,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对于散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类似的生活内容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设问,概括内容和主旨。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学习它的词义、句意、文章大意,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对这些方面有了充分了解,我们才会对文章主题有更深刻的把握。笔者以高中  相似文献   

16.
在写作文时,选出材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因为,精选材料是为了运用——写进文章里,用来表现文章主题、支撑文章主题。随后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恰当、灵活运用那些所选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表现主题、服务主题的作用。具体说来,运用材料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7.
【高考与小说鉴赏】小说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之一,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年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都没有具体地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体裁进行说明和要求,而是概括地提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只有两句话:“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他方面都与一般文章的要求一样,从词句理解、结构思路、内容中心、观点主题、推断想像等角度提出能力层级要求。由于考试命题的各种局限性,关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小说阅读     
【聚焦考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小小说篇幅短小、人物少、情节简单,考查的可能性很大。考查内容既有和散文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指:把握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9.
桑进林 《高中生》2008,(2):14-15
考点讲解"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考查点。同时,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考点指津1.文学作品的形象“形象”就是生活图画,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小说、戏剧主要是把握人物形象,诗歌重要是把握情感,散文主要是把握文中人、事、物、情这些因素。散文可以写入、写事,也可以写景、写物、写情,这些都是散文中的形象。2.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体味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味语言的水平高低,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的成功与否。高考文学作品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