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是蔡元培美学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如何救国家于危亡之中,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方法。蔡元培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用宗教思想来拯救国民和国家的思想,并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造成完全人格。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打击了宗教封建势力,促进了中国科学、民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美育代宗教"思想是蔡元培先生为应对近代中国的"宗教救国论"而提出的一个理论主张。该主张倡导科学与美育,反对宗教与愚昧,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该主张对宗教的认识并不全面,这就导致其不仅没有在学术界获得共识,而且在实践中也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不能不说是蔡先生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3.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是一个具有原创性与启蒙性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出发来批判宗教。以西方近代审美主义和中国古典人精神作为思想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一种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的道路,从而在中国的现代性遭遇中树立起审美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追溯,认为美育代宗教是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从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哲学、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中论证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过程及必然趋势,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论,希望通过美育提高国人的他认为中国人没有像西方人一样的宗教,却可以通过艺术这一手段解决之。  相似文献   

7.
8.
"以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现代美学参与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的一种思维范式。审美与宗教既是两种意识形态形式也是两种乌托邦模型,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视域中却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分野,这使得"以美育代宗教说"陷入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矛盾纠结的深层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9.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美学在中国现代思想启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世纪20年代前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引发了随后学界美学与宗教之关系的讨论。这场讨论深入到美学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检讨了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理性偏颇,探讨了美感的培育对于新文化建构的重要性,其中所欲表达的情感启蒙,构成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另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解析。认为这一命题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策略问题 ,而且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看出 :1 .原始宗教中就存在着美育的因素 ;2 .在宗教全盛时期由宗教包办了德、智、美育 ;3.当哲学、科学发展以后 ,宗教对于智育、德育两方面的影响逐渐减缩 ,以至于全无势力 ,而其所把持利用的惟有美育 ;4 .附属宗教的美育向独立美育的演进 ;5 .独立的美育取宗教而代之。中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方向和道路 ,但在“以美育代宗教”上则有相通的地方。现代社会要重视美育 ,把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条必由之路 ,以使人在审美中体验到生命的最大欢乐 ,使人在无宗教信仰的时代找到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人类信仰和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正是精神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宗教以及外来宗教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解除国民精神教育的贫困,但因理论和实践都存在问题而未能实现。在科技时代人文精神薄弱和重塑民族精神的背景下,认真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育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长期以来,由于理解上的偏狭,美育仅仅被划定在音乐、美术、手工等艺术学科的范围内,这即是传统的“小美育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小美育观的局限性已越发暴露无遗;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超越传统美育思想的中国大美育观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人生、改革中国传统文化的渐进模式,和陈独秀、胡适等批判旧文化、旧传统“利刃快刀”式的两极对立,不论哪一种思潮成为主流,都是五四时期对迂腐落后的旧传统进行批判性重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永恒的“五四”精神探求,是中国开始走向现代性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5.
以美育代宗教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美育思想的特色和核心,他反对宗教愚昧,倡导思想自由。本文从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论证,揭示了美育代宗教的必然趋势,阐述了其美育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明显的课程门类变化是将原来的音乐、美术课统称为艺术课,这一名称的变化带给教师的思考是如何进行音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的艺术学科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或受到“美育”的熏陶。美育卓越的教育品质将成为教育进步的标志,成为  相似文献   

17.
18.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命题存在学理误区,潘知常代之美学神性维度是以海德格尔式现代审美救世主义颠覆其古典席勒式的美学救世主义。不同于宗教,美学的信仰维度应该是真与善,"真"既是科学的真理,也包括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真情,甚至包括各种不同宗教教派中某些教义经过改造可纳入(适应)世俗的某些真缔。宇宙之真性系着于无限之神性,而善作为人类社会有限价值消解于无限之中,美则在"无名""无言"中被无限赋予"天地大美"非造神主义之客体神性。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独树一帜,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表面上看,他的美育思想呈现出比较零散的状态,缺乏完整性,但他的美育观涵盖了美育的本质、美育的特征及作用、美育的实施、以美育代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观点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美育思想体系。而其思想中鲜明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色彩又使其美育思想颇具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一)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字鹤卿,号孑民。出身封建书香门第,自小饱学经史子集,中举人、进士,做过清朝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下,他看透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忧国家民族的出路,深感封建国学不能拯救祖国,遂于1907年毅然赴欧洲留学。他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学习冯特的心理学,哲学史,福恺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