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棱”并不违反排中律刘跃进在逻辑教材和逻辑教学中,不少人把"模棱两可"看成是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我们认为,"模棱"和"两可"都不违反排中律.所谓"模棱"、是对矛盾的思想不给任何明确的回答,既不肯定何者为真,也不肯定何者为假.有时,它表现为对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徐庆凯在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学术月刊》上著文,为成语“模棱两可”辨正。徐文指出,此成语源出“模棱宰相”苏味道的故事。他“处事不欲决断明白”,“模棱以持两端”。如用诸逻辑,则指一种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即在作出判断发表意见时,貌似有所断定而实无所断定,含糊其词,无可无不可。它的前提是作出判断,发表意见。指出我国逻辑界对“模棱两可”产生了三种误解:一是把“模棱两可”混同于“两可”,认为“模棱两可”就是同时肯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和一些逻辑学专著都把“模棱两可”的言论或态度看成是违反排中律的。我认为这种近乎定论式的看法大有质疑的必要。排中律告诉我们:对于针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只  相似文献   

4.
排中律。排中律的定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不能同时给以否定的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为了避免永假式。例如,“A是B和A不是B”两个命题,在三同一的条件下,是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都给以肯定是违反矛盾律的,都给以否定是违反排中律的。而无论“都给以肯定”或“都给以否定”,都是因为涵有逻辑矛盾。因此,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维形式组合原则“避免永假式”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展开,或者说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律等值原则的具体规定。定义中的“同一思维过程”仍然指三同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包括:下反对关系的,如原式为SIP,继式SOP的等;矛盾关系的,如原式SAP,继式SOP的等。前  相似文献   

5.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   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必居其一.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无所断定“(也叫模棱两可)的错误.充足理由律要求作为理由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或经过实践证明而无疑问的,理由与推断之间要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如果按这些逻辑规律来解答一些有关句子的语病,那就容易得多了.   ……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杂文《立论》(《野草》)中,“我”和“老师”的对话是否违反了排中律的问题,存有争议,有些著述认为:《立论》中“我”和“老师”的对话,违反了排中律的基本逻辑要求。首先,“我”提出“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文中“老师”说,“说必然的遭打“即不说谎话而说真话的必然遭打。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高中语文课本以及教学参考书都没有讲清楚,有些提法很不妥,甚或有错误。课本说排中律要求“保持思想的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但是,“模棱两可”究竟是犯了矛盾律,还是犯了排中律?这值得深究一番。  相似文献   

8.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面临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我们必须从中选择其一,而不能全盘否定。例如,面对“所有苹果都是红的”和“有的苹果不是红的”,我们必须选择其一。否则,我们的思想就不确定,就违反了逻辑学上的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明了这个道理,于是,便产生了一类特殊的笑话——“排中笑话”。请看:  相似文献   

9.
三、排中律所谓排中律,就是当我们思考或议论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有两个矛盾判断的时候,我们只能确定其中一个,不能有第三种的可能。如果遵守这一规律去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就具有明确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思维就要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比如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0.
论排中律     
本文针对我国逻辑学界在排中律问题上长期存在的混乱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一、排中律的内容是:如果问题涉及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人们在作出判断、发表意见的时候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二、排中律反对两种逻辑错误,其一是两不可;其二是模棱两可。三、排中律要求明确表态,但并不要求正确表态,不涉及确定一个思想的真假是非;排中律反对不明确表态,这并非不表态,而是在表态时含糊其词貌似有所断定而实则无所断定。四、排中律不能由假推真,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逻辑界普遍把含糊其辞当作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来看待,而且这在绝大多数普通逻辑教材与辅导书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述。我们认为,把含糊其辞看作是违反排中律的一种逻辑错误,甚至把它等同于“两不可”,是与排中律的本意不相符合的,在理论与实践中也都是有害的。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逻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法,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依据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和排中律(即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法国数学家阿达玛(Hadamard)对其实质作过精辟的概括:“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律教学中 ,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同一思维过程”、什么是“A是A”以及“合理违反同一律”的特殊情况。在不矛盾律教学中 ,要注意讲清“看似矛盾 ,实质上并不矛盾”的概念或判断 ,注意分析具有隐蔽性的逻辑矛盾。在排中律教学中 ,对人们的某些思维或表述 ,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分析 ,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5.
在同一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同一思维过程”、什么是“A是A”以及“合理违反同一律”的特殊情况。在不矛盾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看似矛盾,实质上并不矛盾”的概念或判断,注意分析具有隐蔽性的逻辑矛盾。在排中律教学中,对人们的某些思维或表述,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高中语文第三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短文后面,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指出下边各句违反了哪些逻辑规律,并加以改正。其中第三小题是“巍巍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地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这道题中的两个判断显然违反了矛盾律。我现在要说的是:这道题除了逻辑方面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常识性  相似文献   

17.
话说唐朝有个读书人叫苏味道,颇有文才。武则天做皇帝后,她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红极一时。苏味道卑躬屈膝地谄媚张氏兄弟,很快就被引荐给武则天,并受封为宰相。苏味道处世圆滑,说话总是模棱两可,每当大臣问及政事,他总是回答:“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苏味道对许多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毫无主见,只求保住官位,更别谈创建和改革了。于是,人送绰号“苏模棱”。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诛杀了张氏兄弟,“苏模棱”也被贬官,不久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18.
[小引]所谓矛盾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含有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写作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辩证分析,不可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如何写好矛盾类的话题作文呢?[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这种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合逻辑”在句法范围内影响到话语不能说;事理逻辑有时候可以违反,形式逻辑绝对不可违反;两种看似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语言现象和客观世界及语言意义的表达形式有关;语法意义的周边性和嘲汇意义的周边性不同,利用意义能否重复可以鉴定语法形式,“们”还不是一个充分的显性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20.
“精神胜利”与革命是对立的一对矛盾;正因二者有对立的一面,学术界才提出了二者关系的问题。即:革命是不是阿Q性格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既清楚而又模糊的老问题。说清楚是说似已达成共识:革命是符合其性格发展逻辑的;说模糊是说证据不足、模棱两可:阶级性决定他革命;再以阿Q式的革命,说明他不是真正的革命;以此把革命统一在了“精神胜利病”之中。然而,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共性(阶级性)取代了个性。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借打短工维持生计。他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欺压,连姓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