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比喻与非比喻广东丰顺县一中刘柏青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仿佛”等比喻来表示比喻关系,是明喻的辞格。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就一定是比喻句。构成比喻的条件是: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②两者必须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  相似文献   

2.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体(被比喻物),二是喻体(比喻物),三是比喻词(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标志比喻的词语)。但在小语教材中却出现了特殊情况:一是无比喻词却是比喻句;二是有比喻词却非比喻句。笔者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上述两种情况的区别,造成了知识性错误,现就教材中的有关例句予以分辨。  相似文献   

3.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构成比喻的因素有三个: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象”、“是”等词)。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词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喻体一定出现。构成比拟的因素,也有与比喻相应的三个:本体(拟被比的事物)、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词(体现拟体动作、性状特征的词语,移接在本体上,使本体获得拟体的特  相似文献   

4.
(1)他馋得像猫! (2)他馋得像检查团! 句(1)用了比喻,这是确定无疑的。句(2)是不是也用了比喻呢?从表面的形式看,句(2)与句(1)一样,都具备明喻的表现形式:甲像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所以,似乎可以回答说:也用了比喻。其实不然,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句(2)不是比喻句,人们知道,构成比喻的条件,除了被比喻物与比喻物必须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见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这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彼此截然不同,不是同类事物。如果两个事物属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即使它们靠了“像”这样的比喻词(当然实际上不能称之谓比喻词的)得以联系起来,整个句子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常常会遇到和比喻句易混的几种句子。这些句子虽然有的带“像”字 ,但并非全是比喻句 ,因此 ,有必要将其一一加以比较、辨识 ,以便判断无误。比喻句与“像”字句宋代朱熹云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为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更加深刻地反映某一事物 ,可以用与这一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作比 ,这就是比喻 ,或称打比方。比喻的结构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等四个要素。其特点是 :以物拟物 ,以实对实。如 :“‘喂 !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  相似文献   

6.
略式明喻     
明喻是最普通而又最显著的一种比喻。明喻的常见格式是: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同时并举,并且在两者之间,用一个比喻词来表示它们的比喻关系.如: ①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例①里,“车队”是本体事物,“河”是喻体事物,“象”是比喻词. 这种明喻,结构完备,修辞上称之为详式明喻。除了详式明喻,还有一种明喻,不用比喻词,而把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排成对偶、排比等句式.如:  相似文献   

7.
带“像”字的句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不少人认为,凡带“像”字的句子,都是明喻句。其实不然,有人作了一个基本的估计:带“像”字的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明喻句约占70%,而非比喻句约占30%。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带“像”字的句子究竟是明喻句还是非比喻句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谈谈。一、明喻句中,“像”字是比喻词,所联结的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句。而非比喻句中,“像”字前后两部分之间常常是同类事物。例如: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孙犁《荷花淀》)(明…  相似文献   

8.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9.
修辞格比喻,又叫“打比方”,指利用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借这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的语言现象。比喻有四个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明比喻的词)、相似点(本体与喻体共有的特点)。有时本体和相似点不明显,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根据这四要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特征,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及其若干种变式,后者常见的有博喻、连喻、引喻、缩喻、倒喻、逆喻、进喻、派生喻、类喻和较喻共十种。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介绍。 1.明喻:明显地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常用表相似关系的“像”、“好像”、“如”、“比如”、  相似文献   

10.
比喻略说     
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的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即被比喻事物,喻体即作比事物.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例如鲁迅先生《药》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里“丛冢”是被比喻的事物,就是本体;“馒头”是作比的事物,就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宛然”就是喻词。  相似文献   

11.
张红宇 《语文知识》2002,(10):30-30
描写某一事物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带有动态的情状,学生往往分辨不清,对这种比喻要从整体上把握。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下列问题:1、比喻词格和比拟词格的逻辑结构;2、它们的相互关系;3、它们在认识论上的特点。一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辞格之一。比喻的逻辑结构应分为四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和喻点。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从形式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点:体现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的词语;如果是反喻,那么就是从反面强调本体和喻体不同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样才能运用比喻。一个比喻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和比喻词,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般认为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明确地表示是用乙事物来比况或说明甲事物。但是含有"像、好像、如、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比如:"我鼻子陡然一酸,像是要哭出来。"(阿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上,《“本体和喻体必须不同类属”异议》一文(下称“异文”,笔者)举“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着坚毅的光芒”一句,对一般修辞学强调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属的事物”提出了异议,道是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其本体和喻体就并非“不同类属的事物”,可见“必须不同类属”之说并非  相似文献   

16.
巧辨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有些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不容易区分,同学们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比喻词。有些句子虽有“像”“仿佛”“犹如”等词,但在句中不是比喻词。①同类相比:他长得像他母亲。②表示想像:看见他,仿佛见到了大救星。③表示猜测: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④表示举例:像刘胡兰,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二、注意不要把“比喻”与“比拟”相混。比喻和比拟,都是以比为基础,关系密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相似文献   

17.
[教例] “船夫一手扶一把既像橹以像舵的尾桨”这个句子到底是比喻还是比较?在上《三峡船夫曲》一文时,我班学生对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是比喻句,因为可以找到本体“尾桨”、喻体“橹、舵”和联结词“像”。有的学生却认为“尾桨、橹、舵”是一类事物,属比较关系。学生们各抒已见,争执不下。于是我就请大家查词典,同学们从《汉语小字典》中找到了比喻的定义:“比喻即打比方,用有类似点的浅显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比较深奥的道理。”理论依据找到了,但由于学生们对定义理解的角度不同,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摆出了我的观点,对比喻作了具体的阐述:“比喻有两个重要点:第  相似文献   

18.
“像”、“好像”往往用在本体与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但含有“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并不完全是比喻句。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好几类“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9.
[技法导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句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叫“喻词”。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比喻与比拟,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双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运用它们来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是比喻句吗?     
六年制第八册第ic冰太阳卜文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大火球作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把该旬定为比喻句,笔者不敢苟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对太阳一词的注释:“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只炽热的气球体……”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亡是根据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相类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式。太阳既然是一只炽热的气球体,它就是一个大火球。比喻的明显特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不同本质的亨物,同类丰物相比,不构成比喻,柯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