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的作用 人到了四十岁以后,随着年岁的增长,有机体的机能就逐渐缓慢衰退。首先是心肌的收缩力减弱,循环阻力增强,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变坏;其次是呼吸功能明显降低,肺活量下降;肌肉,骨骼的弹性变差;神经系统的内抑制力增强。这一系列的变化,以及中年人免疫功能的低下,就容易罹患各种疾病。过重的体力负担,突然的冷漠,过分的激动,都可能使血压升高,以至血管破裂。过大的运动负荷,也可能使肌肉,韧带拉伤,甚至发生骨折或骨裂。 这种人体发展总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注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运动卫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堂教学卫生(一)个人卫生:上课时要求学生讲卫生,如不随地吐痰,以免沾在球上、沾在手L,很不卫生;不乱扔果品纸屑,以保持运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另外,上课检查服装时要求学生不要把衣服随地乱扔,上课时要穿运动衣和运动鞋,随身带的钥匙、小刀等杂物要统一保管,以免发生损伤。冬季锻炼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防感冒。(二)公物卫生:在教学中要保持器材和运动场地的清洁,如球、垫子、接力棒、山羊等,要把灰尘擦净。运动场地上的瓦片、石块等杂物要清除,以免在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今大众体育的健身锻炼,正逐步进入科学的轨道,而体育锻炼与卫生结合,遵守锻炼卫生要求,已成为锻炼健身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遵循锻炼卫生要求,有助于健身锻炼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参与适时、适量、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的成长都极为有利.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在炎热的夏季里依然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健康,还能提高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热应激能力,非常有利于青少年阶段的身心发展.但是在炎热的夏季,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如何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从而避免中暑、热疾病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5.
针对体育锻炼中的卫生保健,论述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锻炼中的常见现象:肌肉酸痛、“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肌肉痉挛、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和血液中都有水,儿童少年体内水约占体重的80%。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大量出汗,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使人觉得口干舌燥,很想喝水。但这时一定注意饮水量要适当。大量饮水,一时间并不能把水全部吸收到血液中去,过多的水分便聚积在胃肠道内,胃沉重闷胀,使人感到不舒服,容易引起慢性胃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下,如何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SCL-90量表自评法,对合肥市3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通过对外倾-内倾、神经质-稳定性、精神质-超我机能的三种不同人格维度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智力发展特点进行了解,从而为推动体育锻炼在不同人格维度的青少年间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这时期的营养十分重要。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来说,营养就更为重要。只有在营养上满足了机体的需要,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然而,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营养上也各有其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频次、强度及锻炼内容等4个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选择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后心理效益作为果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对心理效益的影响力度,为今后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健身处方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构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模型: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效应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具有稳定性、重复性、自动化以及效果的积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邓桂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35-536,539
青少年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人口的数量,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以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调查的结果中显示出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例,对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开展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达到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2004年4月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最新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中指出,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为3.80%:有27.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自责及恐怖倾向等。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下,如何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女大学生不好动,群体工作难以开展,达标成绩不尽人意(尤其耐力、力量项目)等现状。通过拓宽女生体育基础知识面,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弥补个人薄弱素质,积极动员和组织形式多样、内容适宜的课外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兴趣,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动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构建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模型、系数集束化分析等方法,分析同伴群体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强的同伴效应,该效应约为个体影响的80%,并大大超过家庭、班级和学校的影响;②同伴群体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最强影响因素,但对女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弱于个体、班级和学校效应;③异性好友对青少年、特别是男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提升作用更大,对女生而言,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增加。提出:相关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计划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通过对同伴群体的干预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席磊  阴阔 《体育世界》2010,(8):46-47
体育锻炼作为一门科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依靠特定的器械,通过肢体的反复运动等环节来完成的,只有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不伤害身体健康,才可能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青少年在运动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发生运动损伤,不仅影响体育教学和自我锻炼的效果,还会对生活,学习与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运动损伤对增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