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下文学的贫血突出表现为它的包装化与炒作化、表演化与矫情化、泛美化与生活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文学内部存在的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世俗生存与精神承担的矛盾。欲拯救当下文学 ,须张扬生命精神 ,保持思的张力 ,怀有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3.
入世不仅给我市农业发展带来机遇,更使我市的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据此,我市农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首先发展优势、调整结构。粮、棉、油实行定单生产,扩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林果生产突出精品,肉、蛋、奶生产提高质量。其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加工深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快速引进、吸收、利用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平移集合的最基本性质,即集合的并,合的平移性,集合的基数的平移性,集合的有界性的平移性,极值性的平移性,可数集合的平移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中,"语言学理论"课历来是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两难"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套立体交叉的"五化"教学法,即知识"系统化"、记忆"日常化"、理论"实践化"、作业"常规化"、学习"兴趣化"。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化"梳理,用加强日常记忆和布置常规作业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让"语言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深奥变为浅显,由机械变为灵活,由陌生变为亲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油画写生中,观察、理解、表现是构成其艺术形式的最基本的方法与步骤,三的有机结合产生出作内心建构的精神主体,即美学意识的物化形态。观察体现为整体、全面、统一的观察方法——把握画面大的整体色调.形成一个内心的表象;辨别、思维的观察方法——寻找物体之间大的色调对比,发现其联系;能动的观察方法——能动地借鉴于艺术载体来思考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理解是画家心像的产生过程,既从客观现实性到主观创造性的精神建构,用创造性的理解力和思维方式来刻画对象,使之由自然客观物象上升为所要表达的精神主体。色彩的表现和个性的表现是画面的重要组合,把握不同的色彩感受,利用色彩的对比作用,采用突出自我的表现手法,寻找独立的艺术语言。观察、理解、表现在油画写生中的正确运用,相互浸溶,最终构成画家所要表达的精神主体,即呈示给观众的画面情感形式。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使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不断扩大,其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但从总体上来讲,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不同经济所有制关系分割等原因,其比重仍然相对过低,以致产生消费倾向降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结构断层,持续发展受阻;社会分层畸形,不稳定因素增加以及人力素质下降,科技创新乏力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氮气保护下,制备了3种二芳基乙烯化合物1o、2o 和3o,通过核磁共振进行结构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3种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均出现了特征的关环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0、511和605nm,溶液的颜色分别由无色变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到达光稳态时间分别为150、160和600s。到达光稳态的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开环反应,溶液颜色由有色恢复到无色。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环与二芳基不同位点的连接影响着二芳基乙烯分子的π-π共轭性,从而影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真实性显得愈来愈加重要,虚假的会计信息,歪曲地反映经济状况,不仅无法满足各个方面真实地了解财务经营状况,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致使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社会经济生活紊乱,萌生政治、经济、社会管理风险,而且还助长了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的滋生,给单位、集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行分析认识,并探索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