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瑞云 《文教资料》2007,3(27):50-52
孟子的"劳心劳力说"表达了社会分工现象的积极意义,揭示了社会发展及阶级社会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其中所蕴含的真理性及大智慧,为社会的和谐进步所张显出的重要价值仍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劳心劳力”说和“民本”思想,都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组成部分,二者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孟子所要求的“劳心者”是圣君贤臣,不是暴君污吏,他们必须施行仁政,有功于国于民。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社会分工经过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以及以后专门从事商业买卖的商人阶层的出现,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随着早期国家形态的产生,社会内部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尽管人类社会的分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但是引起关注和探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在关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现实,更加深刻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6,(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劳心又劳力的过程。本文运用学讲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课堂教师的劳心与劳力,从而肯定了运用学讲方式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省心更省力,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劳力劳心。  相似文献   

5.
课堂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操作学习要么是单单“劳力”,要么是“劳力”之后被迫“劳心”,很少“在劳力上劳心”,达到“真正之做”。本文简要阐述了陶行知先生的“劳力劳心说”,扼要总结了操作学习“在实践上思考”的思路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劳力劳心说”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用操作和总结操作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6.
7.
“在劳力上劳心”是陶行知提出的探求真知识的途径,“在劳力上劳心”的本质是身心一元,“手”和“脑”作为学习的主体,既不是同时,也不是同等地被分别作为主体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脱离“身体”的精神训练。陶行知知识论主要受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和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的影响。“在劳力上劳心”与他的教学法“教学做合一”一以贯之,“真正之做”的具身意涵体现在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体验在认知结构中具有以下作用:认知过程受身体制约,认知过程具有非表征特点,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个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8.
在开展以公益服务任务为中心的班级惩戒过程中,既要起到"劳力",即"身体力行"的效用,又要起到"劳心",即"思想觉醒"的效果。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类型的违纪行为,通过开展以"我是监管者""我是设计者""我是组织者"为主题的"班级公益服务任务"进行教育惩戒,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论语》中“人”“民”两字的含义为着眼点,集中分析两字在共用,单用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阐释两字在《论语》中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文杂志》1981年第5期发表的王魁田先生《孟子的“劳心”与“劳力”说小议》—文,笔者拜读后,有一些不同意见。孟子在反驳了陈相所引许行的农家学说,要求“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观点后,进而推出“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宁夏本土回族摄影家王征的《最后的西海固》围绕着宁夏西海固地区开始了专题式的影像采集。西方哲学语境下的"回归"和"他者"这两个主题都不同程度地在《最后的西海固》中有所体现,本文试图以"身份"为线索,沿循"回归"与"他者"这两个维度,探寻其中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孟子》中“放辟邪侈”,学界以往没有进行详细阐释。相关解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且具有一些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放辟邪侈”为四字并列短语,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统治与长治久安。同时,我们还对“罔民”一词的理解进行了梳理,认为俞樾“无民”说比“罔民”说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史记》第八册612个“者”进行分析研究,以窥“者”字在《史记》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孟子以"和"为理念,以"仁"为核心,提出由"仁"而"政",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包含了"人人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以及"民主法治"的丰富内容。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当今的和谐理论是相近相通的,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合探索”方法,是本文提出的红学研究的新假设思路。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认为:《红楼梦》的第一原创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他的胞兄曹霂;脂砚斋主人不是一人,而是多人;畸笏叟不是曹翁的叔父,而是他胞兄曹霂的岳父——国子监学士李守中。  相似文献   

16.
小说《最蓝的眼睛》和《接骨师之女》聚焦以非裔、华裔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女性在西方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等问题。西方的霸权文化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使得这一部分女性群体陷入了“他者”和“失语者”的困境。后殖民女性主义则为分析这种困境提供了一个视角,只有建构民族身份和坚守民族文化,才能跨域种族与文化藩篱,并实现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美国梦”历来是美国民族普遍拥有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努力追梦.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盖茨比都终其一生营造和解构著那个时代中的一场场“美国梦”.他们是“美国梦”的忠实追求者,最终也沦为“美国梦”的牺牲品.早期“美国梦”的蓬勃向上逐渐被金钱至上和道德困顿所取代,梦的幻灭折射出贪婪和自私的美国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