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莉亚 《学子》2013,(11):24
茅盾曾经说过:"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仿写——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小学生尤其重要,是让学生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过渡方法。仿写基于"儿童性"。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将教材中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借仿写搭建桥梁。学生刚从低段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莉亚 《学子》2013,(9):24-24
茅盾曾经说过:"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仿写——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小学生尤其重要,是让学生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过渡方法。仿写基于"儿童性"。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将教材中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借仿写搭建桥梁。学生刚从低段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女儿一二年级时,我坚持“不说一次不提笔”的写作原则,让女儿先说再写.到了四五年级,就不一定每篇习作都让她先口述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辅助变成了提问. 在孩子落笔前,家长的问题会让他思考得更周全.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提问通常有这几个:写什么(选材)?为什么写(选材的优劣)?细节点在哪里(详略)?怎么细写(描写手法)?想表现什么(主题)?怎么安排你的段落(结构)?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作文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4.
大教育家朱熹曾经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巧用范文,由仿到创,这是学习习作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范文进行仿写,引领蹒跚学步的中年级孩子其乐融融地踏上习作之旅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写作之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在实际习作教学工作中,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特点,提炼出"积累——仿写——创写"这一循序渐进之习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扎实训练,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用理念指导教学带来的巨变。  相似文献   

6.
许多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研习文本,让学生从课文学本领,先仿后创,由扶到放。把课文当作“例子”“范本”来教,发挥课文的导写功能。课文中词汇、句子、内容,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三年级习作是小学阶段的起步作文,是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孩子们习惯了写话"齐步走",要开始练习习作"正步走"时,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我采用了小步走,以"片断训练"为主,在细致入微处设计"问语"指导"写具体",没想到问出来了一次次的精彩。记于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一、"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用"选材、构思、加工、修改"这些术语来指导我们的习作课,对怎么写作,没说服力,试问:构思什么?加工什么?指导什么?是不是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就能把作文写具体?下面我们拿出一篇三年级习作(课题为《介绍自己》)来讨论。我爱好体育,喜欢跑步、跳高、跳远,特别爱打乒乓球;我喜欢音乐,会唱很多歌,还会弹电子琴;制作手抄报也是我的强项,在比赛中经常获奖。最近家里  相似文献   

9.
模仿借鉴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途经,从仿到创也是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仿写训练在作文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三、四年级作文训练一般也应以仿写训练为主。“仿”与“创”的关系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文学创作,只要能文从字顺就行了。要防止当前存在的作文文学化的倾向。既是练习作文,从仿开始就是无可非议的。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习作,作文的字数要求有了提高;语言上又从单纯的写话到适当的描写,难度明显增大。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转变,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掌握习作的方法,我绞尽脑汁,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写《我的自画像》时,身先士卒,写出两篇下水文;写《秋天的景色》时,精心制作课件,找来多篇范文;写游戏《找头头》时,又不惜自毁形象,带着学生"张牙舞爪"……种种努力,不能说全无成效,但翻开  相似文献   

11.
卞荣艳 《文教资料》2012,(24):58-59
"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能融读写为一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随文练笔"伴随着阅读过程,贴近学生当下的阅读感受。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把习作训练有机地纳入阅读教学体系,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片段仿写"无疑是一种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精选文段、提炼方法、分类仿写等方面说明"片段仿写"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学生仿写能力的方法是立足文本,总结方法,长期训练。  相似文献   

13.
黄大权 《云南教育》2008,(10):18-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也就是习作一要具体,二要通顺。这两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为把作文写顺,教师常用的方法是“仿写”;为把作文写具体,教师的方法还是“仿写”。“仿写”是学生习作起步训练的重要“拐杖”,这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学生需要怎样的拐杖?拐杖是怎样一步步丢掉的?如搞不清楚,一味地仿写,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仿写作些改进,使之更适合于学生的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很难达成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写作支架”:先把学生带入“奇思妙想”发明大赛的情境之中,激发写作兴趣;然后,用“邀请函”为学生搭建习作动力支架,用“问题搜集统计表”为学生搭建习作选材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习作组材支架,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习作表达支架,用“评价表”为学生搭建习作评价支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表达具体清晰,写作更加真实、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支架的利用和搭建。中年级习作由写话过渡到写段和整个篇章,很多学生心里产生畏惧情绪。为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学习支架,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搭建学习支架,以情境支架激发习作兴趣,以图表支架开启行文思路,以问题支架完善习作构思与表达。以微写作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表达方式及写作结构方法等,从而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崔娟 《西藏教育》2023,(4):26-29
仿说仿写是习作的初级阶段,但对于语用和思维能力刚起步的低学段学生来说,如何将所思所想转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仍然是一个难题。同时,学生启而不发、仿说仿写质量不高,如何实现人人能仿说仿写的教学困惑一直困扰着教师。基于这一现状,文章聚焦学生和教师、教材和课堂,以读为径、想为翼。从聚焦“学生”,以读促写,明确教学目标;触发“想象”,搭建支架,培养思维能力;多元“评价”,教评一致,提升语文素养三方面进行仿说仿写教学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习作兴趣仍需继续点燃。在动作描写中,学生往往写不具体,常常用概括的语言陈述。要让学生的习作写生动、写具体,可进行专项训练,以激活习作潜能,点燃习作热情。针对一节"动作描写"习作指导课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找到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描写练习。  相似文献   

18.
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依托文本教材教学资源,紧紧抓住文本教材的特点,以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为着眼点,实施仿写习作训练策略,凭借文本教材重点段落、布局谋篇特点、语言描写及学习范例等实施仿写训练,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不想改”等诸多障碍,需要教师为其提供适切的“写作支架”。针对习作动机“无心插花”的障碍,运用任务支架、概念支架;针对习作构思“无计可施”的障碍,运用问题支架、图表支架;针对习作选材“无米下锅”的障碍,运用策略支架;针对习作起草“无言以表”的障碍,运用例文支架;针对习作修改“不愿动刀”的障碍,运用元认知支架。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孩子怕习作,农村教师也怕教写作。如何找到一种让师生都喜欢的作文教学方式呢?经过实践,我发现让农村学生进行仿写,是一种好方法。仿写让学生学会观察、激发想象;仿写让学生乐于体验,积累习作素材,掌握习作方法。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并写好作文。一、仿中学观察新课标指出:要让小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