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学生伤害老师怎么办》(载于《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5期,以下简称《办》)一文,笔者百感交集,现以几点拙见与《办》文作者商榷。一、教师被伤害的原因和归责《办》文认为“冲突之所以发生,肯定与教师对‘导火索’的处理不够恰当脱不了干系;辱师者发展到如此地步,非一日之功,必定与你较长期的教育失误有关。”在文末,作者还进一步强调,“一切师生冲突可以说都是对学生爱得不到位或教育不当酿成的苦果。所谓‘受辱’,不论是事件的引发,还是事发以后,说到底都是老师自己辱了自己。”对此观点笔者很难苟同。笔者认为,师生矛盾的实质是教师所…  相似文献   

2.
学生辱骂殴打教师,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不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令人痛心之举都时有发生.老师最讲究自尊,偏偏就遇到亲手调教的弟子损伤其自尊,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最可悲之处还在于受辱之后无从严惩学生以"讨回公道",这叫很多人心理难以平衡,冤枉而又迷惘.  相似文献   

3.
学生辱骂殴打教师,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不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令人痛心之举都时有发生。老师最讲究自尊,偏偏就遇到亲手调教的弟子损伤其自尊,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最可悲之处还在于受辱之后无从严惩学生以“讨回公道”,这叫很多人心理难以平衡,冤枉而又迷惘。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挽回面子的好方法呢?可以说如果换个角度讲,答案是肯定的。正如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所说:“困难,在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如果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考一番,往往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如何处理辱师的问题上,“根本问题”是什么呢?是事件…  相似文献   

4.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语文教学界"长期以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来熏陶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笔者以为,这未免有点标新立异、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5.
观摩窦桂梅老师上的<三打白骨精>,欣赏她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看她演绎<丑小鸭>,老师们在惊羡之余,感觉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听她朗读.她曾说:"朗读不那么简单,它需要功力和感觉,要能读出文字里面的酸甜苦辣,这样的朗读才会更自然,更舒展."可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没有这等朗读技艺,该怎么办?笔者提几点拙见,期望能够从窦老师课文朗读艺术中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老师,您好!     
时下中国文化界,有着引人关注的湖北期刊现象:月发行量逾百万份的期刊,多达6种.湖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小学生天地>就是月发行量逾百万的期刊之一.办<小学生天地>这本刊物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她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能给无数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这个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和一组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这是<小学生天地>这本刊物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20日<文汇报>干出了<给思维解套>一文,讲的是学校组织孩子春游以后让他们写题为<春天>的作文,多数写春天的好,而小王同学因为写春天的不好吃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文章就老师对小王批评一事提出了反批评.我们同意此文的基本思想:"不能给学生的思维套上枷锁";但由此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思维解套以后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陈永华 《班主任》2005,(1):42-43
<班主任>2004年第5期刊载的张旭东老师的<正视学生伤害教师现象>一文,揭示了普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并呈发展趋势的学生侮辱、伤害教师这一严峻问题.这是一个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危及教师的人身权益,而且危及教育事业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9.
捧读最新的一期<江西教育>(2009年第3期B版),我心里又一次美滋滋的.掩卷而思,每一个人都追求幸福的人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幸福从哪里寻找呢?<教师,你的生命幸福吗?>一文给了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那天第二节课,我从传达室领回办公室时,看见担任我班数学课的老师一手捂着眼睛一手甩着鼻涕朝办公室走去。我心里猜度,今天王老师怎么一年前才从师范毕业分配来的,不得一口甜脆脆的普通话,而且能歌是校舞蹈兴趣组教练,跟同学们十好,是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性格的她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一定是什么大委屈。我一看表,这节课还有半个小了尽快弄清具体情况,我便走进教进教室,就见64名学生个个像霜打子。我假装若无其事,布置全班同学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事》。可刚才发生的事对大家触动太大,教仍是鸦雀无声,只听见沙沙的写…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在总结或评价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时,总爱说到"学生配合"的问题,即把"学生配合"的情况作为品评一节课好坏优劣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读了金依俚老师<警惕:"学生配合"对教学行为的异化>(<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2)一文,颇受启发,同时也深感对"学生配合"大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和菩萨戒文>又名<菩萨和戒文>、<和十戒文>、<和戒文>、<祸戒文>、<佛家劝善歌>等,其内容乃系演绎<梵网经>之菩萨十重戒,为佛门劝善之作.笔者对敦煌文献中存有此赞文的诸写卷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重新录校,进而尝试探讨<菩萨和戒文>与菩萨戒授受之间的关系,并对<和菩萨戒文>的传抄及其流布情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北宋熙丰之际,宋人依据道学标准对<文选>的文学标准提出了否定,此后<文选>的流行曾长期处于低靡状态.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以鲜明的非载道指向重新确立了<文选>的样板地位,从而在道学语境笼罩下为<文选>的流行开辟了文学语境的有限空间.<文选>的盛行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相始终.明末清初,<文选>赖以流行的文学语境急剧收缩,<文选>在文学教育中的样板地位最终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及其衍生本所替代.  相似文献   

14.
读贵刊2005年第5期第52页的文章<对<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有关例题和练习题的意见>一文,颇有异议,提出来商榷. 两位老师对教材(必修)<物理>第一册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几道题作了如下修改(加点字为修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2003年第3期<学生解题错误探究>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其中二道例题解法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特提出与原文作者商榷并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商城县高三学生李震宇课上玩手机,手机被班主任没收。同时,班主任还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表决,决定李震宇的去留。"公投"去留的做法无疑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李震宇受挫投河自杀。在逝去的生命面前,一切注定是悲痛的。在悲痛之后,我们禁不住想说一声:老师,请莫再以"民主"的方式伤害学生。当前,在教育领域"民主"是一个高频的关键词,比如班级中的学生民主管理、学校管理中的师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18.
姚晋婷 《陕西教育》2009,(12):53-53
学生进入初中,总会出现与小学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行为表现。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入初中,学生却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只能由老师“点兵”。这种学生不举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理解意愿,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学生不举手,老师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19.
历来人们都试图从项羽这个角度来解释鸿门宴"樊哙闯帐"的情节合理性,李怡安老师认为项羽不杀樊哙是由于英雄惜英雄(参见<语文学习>2005.3<英雄惜英雄>一文),也是在这个大的阐释背景下衍生的观点,但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20.
李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选>学家.其<文选>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他对<文选>的注释,在李善注的基础上有新的进展;二,其<韩诗证选><杜诗证选>在研究<文选>与唐代诗歌之关系方面更具体、更深入,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