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下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题:若a为自然数,说出a以后的7个连续自然数。一个小女孩举手抢答:“a,b,c,d,e,f,g。”话音刚落,便引起哄堂大笑。“哦,不对。”女孩怯怯地说,“应该是b,c,d,e,f,g,h。”再一次哄堂大笑,老师也愕然了。女孩满脸通红。接着,一个男生起来补正:“是a 1,a 2,a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每当遇到某个学生发言错误时,自己总是沉不住气,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然后让其他同学起来回答.久而久之,我发现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3.
课堂交流讨论作为学生建构新知的方式之一,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认可。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教学,教师精心预设了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不辜负教师的良苦用心,交流讨论更是热火朝天。这样设计本该教与学双赢,然而效果却出人意料,原因何在呢籽细研究后发现: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是严谨的、理性的,但数学课堂更是思维碰撞、智慧飞扬和富有创造的课堂。一堂数学课,应该自始至终都激荡着师生灵气,弥漫着美丽芳香,展示着数学课堂的美。教师所耍做的不仅是上好一堂课,更耍把数学课堂的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深地融入其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课堂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5.
上好公开课,课堂语言似乎是一道重要的关口,尤其是语文之类的课堂,语言总不能让人感到淡乎寡味。于是,一个个典雅的词语,一串串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一段段旁征博引的文史材料都“不尽口中滚滚来”……学生震撼了,教师佩服了,领导赏识了,课堂也就有了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施银燕 《福建教育》2005,(4A):37-39
学生们怎么看待课堂出错?他们愿意暴露错误吗?出错后他们的体验是什么?他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课堂”与“教室”在英文中是同一个单词——classroom。尽管我们是用两个不同的词去指称它们,但通常人们仍然把“课堂”和“教室”相等同:以为一道墙、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围出一方空间.人置身其中便有了读书的感觉。然而,课堂并非教室。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远比物理空间具有更加鲜活的生命取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但长期以来,在对待学生课堂的出错上,很多教师更多地是畏之若虎。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善待学生的出错,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巧妙地把出错转化成新的教学契机与资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大面积提高学生能力,又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任务。本文拟就在数学课上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发表拙见,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好公开课,课堂语言似乎是一道重要的关口,尤其是语文类的课堂,语言总不能让人感到平淡寡味。于是,一个个典雅的词语,一串串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一段段旁征博引的文史材料都“不尽口中滚滚来”……学生振奋了,听课教师佩服了,领导赏识了,教学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林夏 《师道》2007,(1):21-23
一年少的我曾独自在课堂上,带着参不透的迷惘与无措,徘徊而又徘徊。曾经怀揣有关的教育学教材逐字逐句地爬搜,曾经满目专注地学着上公开课的教师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曾经痴心妄想着能从一些教研人员的口中探得教学的奥秘,曾经将所听过的一些教育专家的讲演颠来倒去地琢磨……但回  相似文献   

12.
张建群 《双语学习》2007,(7M):36-36
要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即打造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体会。  相似文献   

1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实属正常。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更多的关注错误的消极方面,总怕学生出差错,但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教师处置不当还会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相似文献   

14.
十年的教学经历,使我越来越产生一种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学生起哄、谩骂老师、给老师脸色看是经常的事,殴打老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老师的尊严和威信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学生既然要想问题,就会有想对的可能,也有想错的可能。让学生自由思想不只是教师的赐予,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有时会刻意安排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注每个学生”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如何把“关注”二字落实到课堂上,则需要认真研究。毕竟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我们没有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课堂上,那么这句话就成了一句大而空的口号。  相似文献   

17.
这是笔在某小学上的一节公开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了叙述的方便,把有关这个片段的内容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8.
"问"是创造的开始,"问"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培养学生"问"的能力,就是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作为工作切入点,让学生从被动地"答问"到主动去"发问",这样就一定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权是一种真实的权利,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没有发言权。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话语权,他就不得不在某些场合下保持沉默,他的话也会被认为不值得关注。"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1],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仅反映师生双方参与对话的程度及对话状态,更体现着双方在对话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影响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对话语权利与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