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变谈     
曾有一个智者就“快乐”送给少年四句箴言: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超然物外);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能这样处理角色,自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联系近十年的为师经历,仔细思忖这几句话,觉得回味无穷,联想颇多。不揣浅陋,把其移植到教学上,变成这四句话:把教师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把教师当成教师。自己以为,应该是很有启示的。把教师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的是更好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造句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由于对学生造句的指导不明确、不落实、不得法,导致学生造句时出现内容雷同,句式单调等不少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造句呢? 1.拓宽词义。即引导学生用多义词的不同意恩造句,如用“滥竽充数”造句时,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l)原意与寓意结合:铜管乐队里也有滥竽充数的人,(2)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些不法商败,在烂苹果的烂点贴上“优质”的标签,滥竽充数,高价出售;(3)自谦的说法:爸爸在科技方面有所建树,当别人夸奖他…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他(她)的影响力。语文教师是最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的。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魅力。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语文教师;而90年代上海一次近万人的问卷调查中,却有77%的学生对语文课“不喜欢”。这表明,语文教师的影响力在下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用自己富有语文精神的灵魂去影响学生。语文精神的实质是“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学生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一切生命;懂得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价值。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丢弃圈套,摒除陷阱。语文不是预设…  相似文献   

4.
朱凯 《青年教师》2004,(10):39-39
孩提时,常常听到人们说老师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了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我真的被教师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了,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心呵护着一个个脆弱的心灵,用人格感化着一个个迷惘的灵魂。于是梦境中,我也想成为熊熊燃烧的蜡烛和辛勤耕耘的园丁。  相似文献   

5.
聪明与努力     
在同学中间,“聪明”往往令人羡慕。因此,有的同学怕别人说自己笨,便不懂装懂,有了问题也不敢向人请教,结果越来越笨;有的同学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知道的一点东西,以示聪明,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听不进意见,知道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6.
<正>妈妈姓王,又嗜洁如命,我送她外号“洁癖王”。说她有洁癖,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地上不能有一点儿垃圾,衣服上不能有一点儿污渍,东西不能乱放……夕阳透过玻璃窗温柔地注视着我家的厨房。“洁癖王”的收拾时间到了。她把满是油污的锅具放进水池,顺手从旁边抄起两块抹布,回身将发烫的锅架裹住,  相似文献   

7.
文[1]从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视角剖析了如下两个现象:(1)教师在观摩了不少先进教学模式和聆听了众多成功经验后,在自己的课堂实践时,感觉别人的精彩自己很难再现;(2)反复打磨的公开课,在自己的课堂上试讲时比较理想,但借班展示时,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2011年4月,靖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了“靖江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用观察法、问卷法专门研究了儿童的告状行为。本研究共涉及到600名儿童和30名教师。研究结果显示:(1)告状行为随儿童年龄增长逐渐减少;(2)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告状行为,也有更多的被别人告状;(3)活泼外向型儿童较安静内内型儿童更爱告状,也更易成为别人告状的对象;(4)告状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寻求保护”;(5)告状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相似文献   

9.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成为教师或教师的助教。但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培养小学生的10个良好习惯: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学会勤俭)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主)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做事有计划(成功必备)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父母必须承担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从一家报上看到题为《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的章,内有这样一段:“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当认识到要适应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对小学生来说,要有敢于做、说、想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学生不能只等着教师把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讲出来,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敢于探究新问题,敢于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实验方法;整理自己的实验活动时,要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敢于批评别人的意见。   例如“分一分”一课中,学生分石头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每组分的标准尽量要不一样,学生就可采用按厚薄分、按大小分、按长短分、按形状分、按大中小分、按轻…  相似文献   

12.
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受教育界重视的是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或“可能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凭自己的实力所能达到的学业、认知等方面的水平与经过别人的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这段水平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对儿童给予的帮助称之为鹰架作用(scaffolding)。此理论强调了外力(教师)的帮助对儿童(学生)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它对当前职业院校提高教师效能(teacher effectiveness)和学生效能(student effectiveness)也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牺牲精神,而且也要有德、有爱,用爱心筑长城。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女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问我小说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偷吃西瓜的猹是什么动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清楚。事后查了有关资料,才有了答案。《现代汉语词典》“猹”(音茶)字条这样讲:“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辞海》的解释是:“獾类的野兽。”鲁迅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鲁迅先生一向治文严谨,为什么会生造出…  相似文献   

15.
五年级某班改选班委时,连任四年班长的小花落选了,从此,小花处处与新班长针锋相对;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时她就羡慕不已:当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她就心怀不平;当别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时她心里就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如任其发展,将会给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但如能早发现,正确引导,也有可能化消极因素为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蜡烛与水库     
蜡烛是人们用来照明的。它的特点是燃烧自已,照亮别人,常常被人们用来赞美献身精神:教师是用知识和精神教育人的,与蜡烛照亮人有相似之处,因此蜡烛精神长期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教师精神。“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甘为春蚕吐丝尽,愿为红烛照人寰”,这些古今名言一直用来赞美教师。教师也乐于把自己比作红烛,且甘为红烛,为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初二现象”概念的提出,切中了学生由童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作为“成长烦恼”的现代版,“初二现象”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要点难点,比较典型的如:(1)沉缅幻想,逃避学习;(2)迷恋精神寄托物,如通俗文化产品;(3)外表上过度表现自己,派对早恋;(4)反叛师长,追求独立,学谁像谁,“就是不学好”;(5)不尊重父母的劳动,乱花钱,讲攀比;(6)说谎、抽烟、拉帮结派、小偷小赌、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初二现象”并不像媒体炒作的那样普遍和严重,但借助这…  相似文献   

18.
现在Flash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件的制作,很多教师在用Flash做课件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仪器图片、脚本或元件自己做不出来或做出来的效果不好。看到别人作品中好的素材,如何才能共享和获取这些素材呢?用“硕灵闪客精灵”(以下简称“闪客精灵”)这个软件,就可以把别人作品里面好的东西拿过来用了。  相似文献   

1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最高赞扬,也激励过无数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但是这种“毁灭自己”地“照亮别人”既不公平,也不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靠消极地“毁灭自己”所发出的一点泪光也不足以“照亮别人”了。时代发展已越来越显露了“红烛”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教师甘做“红烛”。不做“红烛”,不是让教师舍弃献身精神,而是不要再像“红烛”那样去“毁灭自己”,要做能主动充电的“蓄电池”。其实,“蓄电池”精神不仅包含了“红烛”的奉献精神,更强调“服务”、“…  相似文献   

20.
姬武 《家教指南》2003,(1):24-25
有一口好牙齿是每个人的幸福。是的,如果有一口好牙齿,当你吃东西时可以做到满口咀嚼食物,自己觉得吃进的食物很有味道,别人看见你吃得又香又甜,也会感到很愉快。可牙齿有疾患的人自己吃东西不香,别人看着也觉得你很痛苦。可见口腔无疾病、又有一口好牙齿是多么重要。保护好孩子的牙齿、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是做家长的责任。牙齿好不但能防止由龋齿、牙周炎引起的内科疾病(如肾炎、风湿病等)的发生,而且用健康的牙齿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食物和减轻肠胃器官的负担,还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保护好孩子的牙齿,要防止龋齿的发生。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