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业利 《中学文科》2007,(12):76-76
语文阅读教学就像一台戏,教师只有当好导演的角色才能提高戏的质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发言,就不是一个好的导演。在阅教学中教师应做敲开学生阅读之门的“敲门砖”,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解读文章的钥匙交给学生。也就是说,应当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因此,眼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语文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鲁加旺 《云南教育》2002,(34):26-26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刘红利 《陕西教育》2009,(11):58-5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应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培养学生自学的信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要想使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就必须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摆脱“吃等食”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创新素材,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就不能局限于单纯的传统知识的传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单元读写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在教学《渡船》时,我采用讨论法和填表法,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经常成为语文教师热论的焦点。对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大撒手,应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9.
<正>人是具有思想的芦苇。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生命个体。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终极目标与培养有思想的生命个体并不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语言与思想的协同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一、相辅相成,表露思想,历练语言能力会思考、有思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是指语文新授课文篇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两个重要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上好阅读课。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课堂阅读教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一学段的学生的个性也有差异,这给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难度,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设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务实的教法,尤其不能忽视“读”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学生和教师就要交流,“文本”才会讲话。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人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一线老师,现就小学课堂阅读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探究,以求更好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思想,重视写的实践,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热衷于读写结合,忽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几乎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安排仿写,甚至把阅读教学扭曲为习作的“嫁衣裳”,似乎不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这些现象,虽不至于到泛滥的程度,但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课程也进入了非常重要的黄金阶段,因为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半壁江山。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双减”政策的环境背景,同时,也要落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真正提升阅读教育的质量,做到提质增效,并且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深刻领略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真正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促进语文课程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双减”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很显然,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活动是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引领学生传承文化经典、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环节。同时,阅读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感悟生活,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极大帮助。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是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点,对此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蠡寒 《教书育人》2007,(12):28-30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目标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旬”“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中小学中九个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中可见一斑。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怎样读书。”也就是说 ,阅读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而是要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显然 ,要达到此要求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从而发展其思维 ,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研究表明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表述,集中强调了“阅读感悟”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须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悟,重肢解分析轻整体感受,重刻板理解轻多元解读,重抽象轻形象,重理性轻感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探索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的方法如下:一、语文教师把自我贯穿备课、讲课全过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阅读课中彰显教师的自我是唤醒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体,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教师要进入文本的世界,体会文本里的喜怒哀乐和文本的精神实质。但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精神产物,教师以今日今人的身份,以此地此时…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