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虽然我们面对的孩子多种多样,他们的性格差异天壤地别,但他们毕竟只是孩子,犹如一张张毫无瑕疵的白纸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有心去描绘,用灵魂去塑造,这时就需要教师用“发展中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爱来浇灌这些茁壮成长的幼苗。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就更应该有爱生的情感。特别对当下时称的一些“顽童”,多给他们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促其身心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2.
顽童就是“顽皮的儿童”,而《现代汉语词典》把顽皮解释为“(儿童、少年)爱玩爱闹,不听劝导”,我们平时所说的“淘气鬼”、“调皮大王”、“顽皮”、“机灵鬼”大致都属于顽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表面上看来,顽童非常调皮,尤其是他们的恶作剧常常令中小学教师烦心,认为“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当我们走进顽童的精神世界,会惊人地发现,顽童和其他儿童相比,创造性更强,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顽童就是“顽皮的儿童”,而《现代汉语词典》把顽皮解释为“(儿童、少年)爱玩爱闹,不听劝导”。我们平时所说的“淘气鬼”、“调皮大王”、“顽皮”、“机灵鬼”大致都属于顽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表面上看来,顽童非常调皮,尤其是他们的恶作剧常常令中小学教师烦心,认为“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当我们走进顽童的精神世界,会惊人地发现,顽童和其他儿童相比,创造性更强,日后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走进心灵     
徜徉于学校的丛林。我喜欢看,同事们穿着藏青色的西服精神抖擞地走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他们把头微微向上仰起,笑容淡淡的;喜欢看,金色的阳光里,孩子们明净纯真的脸,真诚与渴望的眼神,他们快乐地谈笑着,享受着成长的欢欣。那些时候,我的内心盛满了喜悦,感受到生命在欢快地流淌——  相似文献   

5.
走进心灵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心也",强调的是,只有走进人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担当着学校教育这个大舞台的主角,要用真诚的爱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并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用"保姆式  相似文献   

6.
走进心灵     
“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整整玩了半节课 ,不曾有一个学生找我做“朋友” ,仿佛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于是我问 :“为什么不找老师做朋友呢 ?”孩子们沉默了片刻 ,陆续发言 :“老师是大人 ,不喜欢跟小孩子做朋友。”“老师平时不跟我们玩。”“我学习不好 ,老师不会跟我做朋友。”……童言无忌 ,孩子们的坦率让我羞愧难当 ,好不自在。于是扪心自问 :课堂学习 ,我曾有几次与学生平起平坐地商讨问题 ?课间游戏 ,我曾有几次陪伴学生丢手绢 ,跳皮筋 ?开展活动 ,我曾几次给学生当过合作伙伴 ,当过配角 ?一味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相似文献   

7.
走进心灵     
邓振娟 《班主任》2006,(5):33-34
徜徉于学校的丛林.我喜欢看,同事们穿着藏青色的西服精神抖擞地走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他们把头微微向上仰起,笑容淡淡的;喜欢看,金色的阳光里,孩子们明净纯真的脸,真诚与渴望的眼神,他们快乐地谈笑着,享受着成长的欢欣.  相似文献   

8.
走进心灵     
“报告 !”   “请进 !”   他脸上带着灿烂的笑,迈着坚定的步伐,手里拿着上星期从我这借去的一本《英语课外阅读》步入我的办公室,“老师,这本书我已看完了,有几个章节我看不懂。”于是,我解释给他听。待他弄懂了以后,他又从我这借了一册《新概念英语》 ,满意而去。望着他那自信的眼神、开朗的笑脸、轻松的背影,两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上课铃声响过以后,我把改好的高一测试卷发了下去,正在讲评试卷的时候,下面时不时地发出咚咚的声音,循声望去,又是他:双手伸进抽屉,下巴搁在桌沿,卷子变成了揉皱的…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爱恰到好处地自然流露出来,使自己的言行与学生及其生活的班集体组成一个心理感应场,这样才能去塑造一颗颗充满爱的心灵。本文就如何以爱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青 《辽宁教育》2010,(11):23-26
199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作为学生会干部和优秀实习生代表,我被实习学校大连市第六十五中学留校任教。应当说,作为教师,校园中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然而事实上,我却对班主任工作情有独钟。是战士,就要冲上火线;是教师,就要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初春的阳光很温暖,像一只柔软的手抚摸在脸上。微风轻轻吹拂,空中弥漫着白玉兰和青草的味道,初春的气息四处弥漫。下课了,孩子们蜂拥出教室,来到自己活动的小天地,男女生一起做游戏。我和孩子们一起跳皮筋。“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笑声传出很远很远……”  相似文献   

12.
登封市直二初中是一所新兴学校,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规模得以扩大,硬件设施得以健全,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攀登高峰之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永立潮头,就要走有丰富内涵的发展之路。学校明确提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办学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火热的干劲接纳了它,并开始了全新的实践——率先成立了心理辅导室,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展了网络聊天活动,申请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并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一名幼儿身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详细介绍了老师成功解决这一突发事件的经过,并且总结出如下经验:信任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途径;智慧地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到了高三,学生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明显,为了分层施教,各科成绩都比较差的同学集中到了高三(13)。我奉命担任班主任。刚接班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浩同学。已经好几天了,他连正眼都没瞧我一眼,出口就是“没劲”,音量不大,中气很足,发自内心。翻阅他的学习成绩,各门功课都处在年级的最下游。为什么会如此呢?是智力因素吗?20余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不是!从他似乎“看破红尘”的眼睛里,我看到他内心在痛苦,痛苦中闪烁着智慧。痛从何来?张浩同学在班级里是很有影响力的。他话不多,但有不少同学的眼睛在看着他。改变他,定会影响他周围的同学,这  相似文献   

15.
近日,记者来到成都市女子职业中学,采访了该校举行的"走进学生心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救育展示周活动。来自成都市教科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老师和张渝、黄立刚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们与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着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6.
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走进你的世界。那么应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在给学生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后,我做了让学生“给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的征稿调查安排,经过汇总分析,现在就学生反馈的一些信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广西教育》2014,(48):64-64
正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要想走进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沟通是贴近心灵的前提教师节前夜,我收到了学生叶婷给我的一封信:老师,我想跟您说心里话,可又不敢说……最近我的作业总是出错,测试成绩不理想,您总是批评我,我觉得很丢脸……前几天,您问我为什么不举手发言了,我没有回答,现在我写信告诉您原因,请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常常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要想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目的,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角色要转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应是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合作者。新课程的知识在三个方面分布,一是教材的知识,二是教师个人的知识,三是师生互动的知识,因此教与学必须合作。只有通过师生合作、师生互动,才能最终达到理性与感性、知与行的统一。其次,学习方式要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