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引 《物理教师》2000,21(8):13-14
人的思维有求同定势的一面,也有求异与变通的一面.求同有利于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求异则有利于把前人的知识经验发展创造,从而更快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求同思维强的人守成性强一点,求异思维强的人创造性强一点. 求同与求异是思维的二极.为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无疑应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师无论在概念教学或学习题教学中,都应十分重视学生思维中出现的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大大加强.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运动学公式s=vot+1-2at2的推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入手,探索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求逆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一、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思维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引导学生不停顿思维,把握学生思维脉搏。1.鼓励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是启发学生在一个方面进行思考,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求异思维,训练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在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  相似文献   

3.
一、重视发散求异 ,突出创新灵魂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开始 ,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特别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不设框 ,不落套 ,不师云亦云 ,不邯郸学步 ,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 ,拓展思路 ,写出有创意的美文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诱导学生多用逆向思维。如过去人们一直把“管宁割席”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 ,而有个学生则运用求异法写了一篇《从“管宁割席”说开去》 ,从另一个角度指出管宁应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维是文章主题深刻、形式新颖的前提。作为写作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非定势思维,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姜庆华 《考试周刊》2012,(15):30-31
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消除思维定势,组织课堂争鸣,培养创新精神,并精心进行课前设计。  相似文献   

7.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总想引导学生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推测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阅读文章的一些内容之后 ,引导学生自己来推测其余内容。如 ,学习一篇课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只看题目 ,或只看中心段 ,或者让学生只看结尾 ,然后根据这些内容推测作者要写的其他内容。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 ,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科教学的重点。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不拘一格,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对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燕军 《教师》2014,(13):69-69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说"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时,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思维包括求实思维、求异思维、定势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等。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在教学“重力”时,我让学生逆向思考:假若没有重力,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等基本要素,因此,我把创新思维的训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经常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特点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创新需要思维的发散和流畅,需要打破定势,需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有目的设计一些或条件不完全确定,或结论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方法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质疑驳问,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为"思维体操"。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教育观下,数学学习质量评价所设计的内容及方法往往是围绕着各种固定题型、程序化的解题策略、预定的答案而进行的.这虽然有利于形成思维上的定势或求同思维的培养,但却忽视了求异思维或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然,这种忽视多数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评价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4.
顾阿艳 《成才之路》2012,(16):19-19
正课堂教学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想使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而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引导手段。我认为提问如能做到激发兴趣、因势利导、引导求异、鼓励想象,就能对培养创新思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直观教  相似文献   

15.
李冬妤 《广东教育》2002,(11):43-4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老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在处理教材上进行创新,适当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多、新、异”的开放式求异思维题,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变,激活思维教学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彻底摆脱“一题、一例、一解”的处方化的模式,取而代之是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变化多样的开放式求异思维题,让学生在一题多填、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编的练习中发展思维,扩大思维空间,领悟结构多变,题材多变,容量多变的知识间的“变通”。例如:在解答“红花1…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打破定势思维 ,是学生创新意识觉醒的前提条件。定势思维是指人们常常沿着固定的思路或模式去思考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思维定势人人都存在 ,而且由于思维的定势作用 ,常常阻碍创新意识的觉醒。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 ,我从低年级起 ,就经常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曾小玲 《教师》2014,(16):104-10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但是妨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思维定势"。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想象     
1.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激励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对朱自清先生散《荷塘月色》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的认识。通  相似文献   

19.
浅谈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平光宇常法明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但许多文章多是谈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较少谈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这在...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每堂课上都存在着个人认知领域中的新发现。因此,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就潜伏着创新的可能,而教师恰当的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手段。只要设计出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势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发散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