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渴望被社会承认,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接纳。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听到教师或同学一句肯定和赞誉,也会由衷欢喜,而面对来自教师、家长或同学的批评和指责,也难免不是滋味儿。人类的这种尊自需要不是一件坏事,它促成了生命个体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是,自尊  相似文献   

2.
<正>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教师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层心理需要。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学生会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被人尊重的学生也会去尊重别人,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主题背景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曾经赞扬过许多孩子,也曾经批评过不少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当他们得到别人赞扬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高兴。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尊心,当他们被别人批评的时候,心情也一定伤心难过。可以说,孩子们很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非常不乐意被别人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受到批评时,由于心理受到刺激,失去平衡,自然引起感情上的焦虑、愤怒和沮丧,从而会不自觉地抵制和反抗批评,因此我觉得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班会主题《正确对待批评》。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经常挖苦、讽刺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学生因此而变得十分自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  相似文献   

5.
金钥匙     
在人类巨大的生命之树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片叶子。虽然叶子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但每一片叶子都拥有自尊,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每一片叶子都应该被珍视。自尊是进步的基石,尊重别人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所推崇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运用批评的方式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如果教师批评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就像是一朵羞答答的玫瑰花。只有对她精心呵护。甚至加以全身心的保护,这朵玫瑰花才能妖艳盛开;否则,不仅不能使玫瑰盛开,反而会被玫瑰刺得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自尊特点与教师的批评策略●江苏省如东县中学龚建新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而批评作为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手段,它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因此,它必然会剥夺学生的自尊需...  相似文献   

8.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10.
男孩     
(1)男孩不喜欢去安慰别人,也不习惯于被别人安慰,男孩觉得安慰别人的人好虚伪,他们根本就是演员,那些安慰的话就是台词,虚荣心就是他们的导演,那些被安慰的人简直是懦夫,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要别人说三道四做什么!然而,男孩终于知道自己错了,男孩也渴望有人会给他那漂泊大海的心以一根救命的稻草。  相似文献   

11.
杨洋同学,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你的这种心理,虽然很难让人接受,而且会伤父母的心,但它实际上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能的自尊,只不过你的这种自尊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因人们过分看重金钱、地位而被扭曲成了一种自卑。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贫贱富有,都不能改变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这是一种气节。有了这种高尚的节操,无论你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也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能挺直腰杆儿、不卑不亢地站在别人面前,活得豁达乐观,活得自在坦然,而不会着意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相似文献   

12.
人都有被别人尊重和信任的需要,一旦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尊重、信任及高度评价,就能体会到生活在自己所处环境中的价值和作用,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对工作满腔热忱;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甚至失却生活的信心。而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加之几千年的尊师传统及教师本身工作的性质和要求,自尊和成就的需要更强烈,需要能否恰当地满足,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信心、态度、积极性及工作绩效。一个教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原动力,如何爱学生则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一、尊重是爱的前提。这里所说的尊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首先要自尊自爱。师爱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一种示范。师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  相似文献   

14.
杨德兰 《地理教育》2013,(Z2):122-122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而自尊心是人内心世界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得到别人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我在善待、宽容学生方面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宽容之美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觅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一定要善待宽容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人不论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衣着丽陋、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应该用心去维护自己的自尊.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欣赏是一缕春风,能染绿荒芜的心田;欣赏是一缕阳光,能温暖冰冷的心伤;欣赏是一缕甘泉,能滋润干枯的心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要学会欣赏别人。被欣赏、被肯定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教师更是如此。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活泼好动、个性格迥异的学生,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就会觉得每个学生都有特点,都有优点,都是那么地可爱;而学生在被欣赏的眼光中,在充满信任的肯定中,在满怀热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励中,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2005,(7):49-49
无论你是研究生、大学生还是中专生,当你离开校园,离开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进入社会时,结交新的朋友,融入周围的社交圈子可谓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与人交往是每一个人生存的社会需要,否则就会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但人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地培养的程度不同,每个人的交际能力也必然不同。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的寂寞总是难免的。有的人能够很快地与人打成一片,我们给这种人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自来熟”。可也有的人进入公司看到要和这么多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立刻感到手足无措。工作还好办,就发憷和人交往。别人在业余时间有说有笑,打牌聊天,好不热闹,而自己形单影只,和别人无话可说,虽然心中满是羡慕,可就是做不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作为人的自我系统的核心成份之一,是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它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及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影响。英国当代道德教育家约翰·威尔逊也指出,除非一个儿童感受到被爱、被尊重的需要,否则他不可能作为一个人发展得好,他认为缺乏自尊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自尊(self-esteem),又称自我尊重,是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张林,2004)。从儿童自尊的发生和发展来看,自尊是在自我概念形成以后,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及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也说明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张向葵等人也提出,自我尊重不仅是人类需要的核心成分,也是人们缓解文化焦虑的缓冲器,是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形式。而且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左右就产生了自尊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希望受到成人的关注与肯定等等。可见,无论从需要的程度上还是年龄范围上,人们对自尊的需要都是如此地强烈和普遍。所以,从儿童开始培养自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儿童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产生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并在生活中表现得自信、自爱、自立,达到一种健康平衡的心理状态,进而朝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