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谈话节目在美国已是历史悠久,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品牌栏目。但是,国内不少谈话类节目是以强行单向传播为主,并在缺乏媒介竞争的生态环境下诞生的。在加入WTO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面对美国电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与美国谈话节目相抗衡的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栏目,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与场外受众沟通交流共同参与的节目形式。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脱口秀,这种起源于西方广播谈话节目的节目形态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当今很多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的播出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的标志。随后电视谈话类节目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超过150个,形成了当今电视收视的新风暴。  相似文献   

3.
刘培培 《新闻界》2006,(4):76-77
谈话节目(talk show)源出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在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中的一朵奇葩,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东方电视台,1993年)算起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此后,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盛起来。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也在不断地发展、完…  相似文献   

4.
《鲁豫有约》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传播形式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符合栏目风格、体现个性特点的非语言符号丰富电视画面语言、深化谈话内容、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通过对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品牌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分析,归纳适合于电视谈话节目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兴 《东南传播》2014,(5):127-129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启了中国谈话类节目,并将大众引领到了"群口"时代。谈话节目数量多但品牌节目少,品牌节目有,但相继出现辉煌后的滑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品牌学"中关于品牌建构、经营、管理、维护与延伸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电视谈话节目中,探索电视谈话节目在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思维与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当前很普遍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几乎各电视台都在开办,由此也导致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现实.电视台为争夺观众注意力,势必要强化节目的品牌概念,借助节目品牌来提升节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知名度,而这也就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8.
芜湖市电视台的大型谈话类节目《政通人和》自2003年6月28日开播,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居同时段的前列,成为芜湖市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它曾获得安徽省2003年全省十佳栏目奖、芜湖市最佳栏目奖,其中《激情燃烧的岁月》穴上下雪荣获安徽省广播电视三等奖、市广播电视一等奖。面对电视屏幕,观众可选择的谈话类节目越来越多了。作为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挖掘电视资源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赢得发展空间?《政通人和》栏目对此作了一些尝试,富有启发性。立足地方特色,挖掘节目资源优势电视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基点之一便是电视资源。电…  相似文献   

9.
管婷婷 《新闻世界》2013,(5):101-102
纵观当下电视荧屏,从中央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主打栏目中都有谈话类节目的身影。可见谈话类节目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作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该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根据节目的特点,笔者认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该具有真实性、口语化、个性化和娱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杨琳 《新闻窗》2009,(3):68-69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于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但随着这种节目形式的异军突起,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便已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各大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强档节目。然而在各种谈话类节目铺天盖地的情形下,需要电视工作者静下心来,理性审视该类节目在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以促进电视谈话类节目向着更健康,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具真实感的节目形态,在西方已有多年的历史,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节目,开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1996年3月6日开播《实话实说》,开辟了人际交流的新空间,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兴起的势头却很猛,这首先是因为这种电视形式最大可能地架起了观众与电视之间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电视观众不再作为简单的受众而存在,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浙江教育电视台《成长热线》栏目就是这样一档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群体的谈话类节目。本文试图从这一栏目来透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历史、结构和发展前景。一、从移植到繁荣:谈话类节目从广播走向电视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播业逐步从谈话节目中撤退,到50年代更转变成以音乐节目为主。与此同时,许多成功的广播节目类型却被迅速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文化从偏重教化转向偏重交流与信息共享,受众从被动接受转向迫切需求沟通参与,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那么电视谈话节目如何按规律制作,打造品牌,创制特色、成为电视受众真正喜欢的益智娱情的电视文化精品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梳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央视大型谈话类节目《我们》为个案,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解读湖北卫视"往事"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谈话节日,是继娱乐节目、益智类节目后各电视台竞相发掘的“宠儿”。但目前大多数谈话节目形式雷同,缺乏内涵与特色。湖北电视台世纪之交推出的一档纯叙事谈话节目——“往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同获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奖社教类栏目一等奖。“往事”的成功,对电视栏目的策划与创新不乏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节目起始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CBS的《60分钟》记者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他们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焦点人物,聚焦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出身于新闻记者的克朗凯特、丹·拉瑟等著名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谈话节目时,节目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交相辉映,使得新闻谈话节目日臻成熟。可以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是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这个40分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播出伊始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是“开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1994年《焦点访谈》创办,从此关于各种社会生活题材的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眼前,如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热线直播等。而这样的谈话类节目也成就了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等一大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其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主持风格,进入了我国寻常百姓家,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气韵生动话访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国外电视节目中一种容量非常大的主流样式,港台通常称为“脱口秀”。在国内最早的谈话节目,大概是90年代初上海东方电视台采取直播方式的《东方直播车室》,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正式开播,掀起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热潮,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有170多个,如湖北卫视演绎智慧与财富故事的经济类谈话节目《财富时代》,北京电视台以关注普通人生活,讴歌普通人真情实感的名牌栏同《荧屏连着你和我》,还有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在2000年7月推出的为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长的《对活》栏目。  相似文献   

18.
关注和论证"可凡倾听"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栏目一炮走红至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群中一直深受欢迎,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谈话节目热潮。关心电视栏目建设的人们早已发现,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有一种以人物访谈形式出现的、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实但却有别于电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有人称之为“口述历史”的新型电视节目,这些年已在中国的荧屏悄然兴起并开始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军。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9.
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案例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关于谈话节目的讨论与探索由来已久,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从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到后来的长寿节目《鲁豫有约》《艺术人生》《杨澜访谈》等,多档优秀的谈话节目至今仍旧活跃在电视荧屏,然而究其发展,却存在着高龄长寿而日渐式微的趋势.其原因也多种多样,最主流的说法是谈话节目形式单一,资源匮乏,与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相比,故事一次性被消费,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作为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是各电视台不可或缺的一种节目形态。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是中国本土特色与西方谈话节目形式的成功结合。电视谈话节目首先体现了人际传播的完整性。它发挥电视画面和声音的记录功能 ,使人们在谈话的同时 ,表情、语调、语速、动作都历历在目 ,和谐统一 ,极富真实感和个性化。其次 ,整个谈话现场和过程形成一个“场” ,这是一个多种信息相互交流的系统。随着谈话的深入 ,信息和情感不断流动 ,逐步积累 ,极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