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引领”即引导、带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为学生铺路搭桥,做到引而不发,还学于生,演绎课堂别样的精彩?现联系自身实践,谈一谈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观察葡萄藤初春,校园已是万物争春,百花初绽了。校园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的绿意。上课铃响了。我站在讲台前说:“同学们,你们天天从图书馆前走过,在那里看见过什么景物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有大型宣传画。”“有人行走廊。”“有葡萄藤。”“有蘑菇亭。”“对,同学们看到的确实都存在。但在这些景物中,哪个曾令你驻足思考,感悟生活呢?”这一问,同学们一时感到无话可说。“既然没有景物令你感悟过,那我们就到实地去观察一番。”我和同…  相似文献   

5.
6.
7.
诵读教学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对初中生而言,空洞的理论指导是无可裨益的,唯具体操作策略方能导入正轨。下面,笔者以《乡愁》为例,说说诗歌诵读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优秀古典诗词,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它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格调。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寓言故事因内容精简短小、语言简洁明了,含义却极其深刻的表达特点,而占有不容忽视的教学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寓言特色,进行有效教学,上出语文味。以《鹬蚌相争》一课为例,探讨寓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秋天》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秋天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但是没有像作者那样去留心观察秋天。怎么才能引导同学们读懂这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3.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14.
《语文设计理念》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教学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 )是一篇讲读课文。文中共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最后一次出现于文章结尾处的反问句中 ,使文章嘎然而止 ,那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火山爆发 ,那种撼人心魄的气势使读者为之一震。教学时 ,我尝试通过扣住教学的难点、学生的疑点、文章的矛盾点——“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最简单的话激活课堂 ,寓朗读、探究、感悟为一体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插图引入 ,见矛盾这课的插图主要描绘的是在一群热情洋溢的孩子中间 ,“我”与台湾教师两手紧握 ,含笑道别的情景。在他们的背后 ,黑板上…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晓诗 《学子》2014,(5):78-79
现代诗歌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总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区别于传统记叙文、散文的诗歌,存在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20.
经典诵读承载着中华文明,是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教学是继承和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经典的使命。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获得正能量。教师开展个性化经典诵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