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裕慈 《物理教师》2000,21(8):30-31,37
水的反常膨胀是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但由于盛水的容器也随温度而变化,故不能用常规方法来演示水的反常膨胀,以致教学中无法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难以信服.我们通过深入研究,采用“容器膨胀补偿法”来达到盛水容器的实际容积不变,从而突破了长期来教学中不能演示的缺憾. 本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有实际使用价值,其特点有: (1)教学直观性强,可直接观察水的反常膨胀的全过程. (2)能定量演示4℃时水的密度最大. (3)采用投影放大及温度数字显示,可见度大.l实验设计 通常用一个带有毛细玻璃管的球形烧瓶,灌满水后改变其温度…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题目,即当一个物体浸入容器中的液体时,容器中液体的液面会上升,从而使液体中各点的压强均发生变化,由此引出许多相关问题。其实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利用一个极其重要的关系,若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为、V排,容器横截面的面积为S(上、下均匀),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则二者满足的关系是V排=S△h。下面进一步说明这一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1.假想研究对象 例1 如图1所示:一密闭容器内盛满水,容器顶部有一气泡,若容器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动,则开始时气泡相对容器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4.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F浮,由于力的相互作用,物体同时对液体也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增大.对于正柱形容器而言,设其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之放人物体前增大△F。  相似文献   

5.
1 发明莱顿瓶的历史回顾 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这就构成以瓶子玻璃为电介质的电容器。它最初是由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在1746年发明了的,所以叫做莱顿瓶。当时发明它的目的是为了贮存电荷,相当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电容器。在发明之初,欧洲很多学者利用莱顿瓶做了大量实验和游戏,曾轰动了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6.
李莉 《化学教学》2003,(10):8-10
在物理与化学教学中常常遇到喷泉实验,喷泉的形成是根据物理学原理,要形成喷泉,压强差必须具备使液体上升h cm高度的条件,即:△p=P(环境a)-P(环境b)=ρ液 gh,因此,可以向一个盛有水的密闭容器(环境a)加压形成高压喷泉,也可以在一个密闭容器(环境b)内减压形成低压喷泉,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7.
李济绵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4):43-43,F003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因而水池内流出来的水随着池内水位的降低而流速越来越慢。能否制造出这样一种容器,使水匀速流出而不会因容器内液面的降低而流速越来越慢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1 马略特容器 图1所画的正是一种能得到匀速水流的容器——马略特容器。这是一个普通的细颈瓶,  相似文献   

8.
1.将一重为10牛的木块放入某容器中水未溢出,则容器底所受压力将增加( )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讲完“超重和失重”后有学生不知从那里弄来一道题:电梯内放有一个盛水的容器,水面上浮着一块木块.当电梯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木块的沉浮情况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6,(4):21-21
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这个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