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有论者在报刊上撰文重提师道尊严,我举双手赞成。师道尊严是传统教育中最具生命力的“亮点”之一,应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身处全社会尊师重教早已形成风气、教师的社会地位早已得到全社会公认、教师待遇实际上也比以往有显著提高这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之下,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什么呢?重提师道尊严,意味着有些地方师道不那么尊严了。造成师道不那么尊严的原因主要在什么地方呢?看看教育界的情况,人们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自己的方面说,这是师道的主体要求。现在有些教育工作者“传道授…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者把教师在工作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科研人员。这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下的教师角色。从教师的这五种角色中,从中可看出“师道”所起的作用及教师角色本身客观存在的权威地位。但有师道是否就一定得要有尊严,在师道尊严的条件下,师生关系所处的境地等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师道尊严"是带有十足"中国式"意味的词语。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就将"师"定为五种必拜的对象(天、地、君、亲、师)之一。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这个词语做些反思或正思。关于师道是否很有尊严的看法,中外自古就有差异。古  相似文献   

4.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深刻体现了教师地位的崇高和威严。然而,现代教育如果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的需要、人格和尊严,那么,这种师道与生道的不平等就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则视师生间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5日,搜狐门户网站上爆出一条新闻:中山大学一学子在博客中指称导师经常虐待自己,受到虐待的还有其他几位学友。校方随即宣布将就此事展开调查。一天以后,校方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校方和当事教授都承认虐待学生事件部分属实。三天后的2008年1月9日,国内几家著名网站上再爆中国政法大学一著名经济学家在其课堂上对一逃课女生大发脾气,并引发冲突,有失师者尊严。此次冲突无疑为还未平息的"虐待门"事件增添了一些谈资。国内一些媒体上师道尊严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有些网络论坛里对师道话题的回帖达到上千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经典话语中可以掂量出传统师道的重量!而今,对于传统师道又该如何坚守?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在一切皆被物化的时代,大学教师依然还能唱响正直、守道、博爱、独立、自由的最强音吗?让我们换个角度,一起来聆听新时期大学生对师道与尊严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师道尊严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现今影响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师道尊严的不同理解在此我们探讨了师道尊严的演化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师道尊严的观念与社会、个人教育价值观的密切联系。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得出师道尊严归根结底是教师尊严,而教师尊严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对教师个体的尊重以及由此二者衍生出来的对角色的尊重,并进一步阐述社会当中的教师尊严和课堂之中的教师尊严,最后提出提高教师尊严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道尊严”作为封建专制师生关系的典型特征,“文革”中还对它大批特批,以致于其消极影响深延至今。一谈到建立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必要触及“师道尊严”这一“祸根”。那么,“师道尊严”是否是封建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而且还应把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师道尊严”语出《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可以看出,“师道尊严”实则是“师严道尊”或“尊严师道”,从根本上是讲“师”与“道”,即教师与文化的关系,再以此推衍到教师与…  相似文献   

8.
“师道尊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在文革期间,教师斯文扫地,“师道”自然也就“无严可尊”。恢复高考制度后,“师道尊严”自然也获得肥沃的土壤,但在一些地方走向了极端,它的弊端便也逐步显山露水了。  相似文献   

9.
王海新 《吉林教育》2008,(12):88-8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观念中,"师道"总是与"尊严"联系在一起。十年动乱前后很长时期,师道尊严更被曲解为对立关系,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唯有服从,学生见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师生关系悄悄地发生着微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他对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成才呢?下面我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放下师道尊严,师生融成一体"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师道"标准之一。教师是应该有教师的形象与尊严,但教师决不能把这种尊  相似文献   

11.
一、树师道之尊严中国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目前公认的师道尊严的由来起源于《礼记·学记》中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  相似文献   

12.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是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尊严的师道主要表现为"学高"和"身正",要求教师"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无"道"即无"德",没有"师道"就没有"师德"。中国古代师道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凝道成德的理想坐标和参照系统。师德的形成是一种将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规定由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特质转化为内在于主体的获得性品质的过程,即"凝道成德"的过程。有德之师将会出于理智上的自觉和意志上的自愿遵循为师的当然之则。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于教师道德的理论研究,师道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领域。究其原因,是由于多年来对“师道尊严”这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命题的定论。本文试图从“师道尊严”的考辩立论,在批判性的反思中求索师道的真谛,论证尊师与重道,尊师与闻道、行道的辩证关系,从而弘扬教师道德在塑造新人中的榜样、示范和陶冶的教育功能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毁我教育的极为毒辣的一手,就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的同时,横批“师道尊严”。他们首先弄得教师威信扫地,无法工作。尊严,原是有阶级性的,各阶级都有各阶级的尊严,正如各阶级都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一样。“四人帮”极其恶毒地把师道批臭了,再把教师乃至广大知识分子,戴上“臭老九”的帽子,闹得学校不象学校,搞得教师欲罢不甘,欲干不能。粉碎“四人帮”后,这种情况是改变了。今天的教育战线可以说是气象一新。但要彻底  相似文献   

15.
"师道尊严"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中的师道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它既内涵着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的领悟,又外化为人类对师法、师德、师爱、师艺和师表的追求.此外,它还涉及到教与学的关系和学习方法."学道尊严"的概念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展依靠教育,尊师重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让教师安心教育,保持为人师表的那份尊严,才能谈得上教育的尊严与国家的进步。本文中,笔者就大力提倡师道尊严的必要性、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倡师道尊严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黄燕 《教育与职业》2006,(36):160-161
“师道尊严”,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文章提出“师道尊严”包含了“师德”、“师尊”、“师威”三个基本要素,而“师威”一直是人们质疑“师道尊严”的集中点。文章分析了“师道”要不要威严,能不能敬畏,指出“师道尊严”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必须贯穿在日常教育之中 ,并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为此 ,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中 ,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师道尊严与学生人格尊严的关系。适当尊重教师尊重道理是一种美的行为。是应该的。但如把适当的尊重内化对学生的必然要求 ,甚至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 ,以伤害学生的人格来换取师道的尊严 ,则是不可取的了。试想 ,如果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又如何得到激发?(二)课堂教学进度与学生突发性疑问的关系。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一般不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师道尊严”,片面强调教师的尊严,忽视乃至漠视学生的尊严。固守传统的“师道尊严”常常是造成学生课堂生活刻板、沉闷,毫无生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的课堂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培养和造就独产、自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人才,需要建构新的现代的“师道尊严”,这种尊严应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德、才、学、识基础之上,而不应仰仗外在制度权威。  相似文献   

20.
教育者的形象与师道尊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受过教育的人之教师形象,往往表现为知识的占有者与代言人、道德的化身、社会要求的代表三重角色,由此而导致师生人格的不平等。师道尊严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权力控制。教师权力表达在话语中。权力之中孕育着尊严之下的腐败。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根基是君之道,是强大的封建伦常文化,是强大的成人世界。这种尊严实际上构成了对儿童生命尊严的压抑。社会的变革要求师道尊严的变更,我们应努力摒却外加的先在性尊严,积极追求建立在自身真实人格、智慧、理想、精神、态度之上的内在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