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进行师资培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探索建立了优质网络学习社区,社区融多个社会网络平台、集多种学习方式为一体,为教师专业能力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是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通过网络建立跨区域教育协作共同体,本文通过香港与南海之间的网络协作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协作学习能力,促进学校的多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教师进行合作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动”是远程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以宁夏“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法,对农村教师远程学习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师远程学习以人机互动为主,人际互动不足;人机互动以课程模块为主,教师对互动模块参与较少且存在差异;人际互动以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为主,教师与专家、辅导教师的互动较少,且互动质量不高;互动缺乏引导与支持.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孙红 《华章》2011,(32)
学习共同体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平等、互动、对话的人际联系.网络环境为其理论诉求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网络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农村学校包括教学点已基本实现多媒体、宽带网络到班,农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专业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音体美课程开设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的互动课堂显现出重要意义.清浦区在开展了技术培训、送课下乡、教师交流等方法的同时,在城乡学校间进行结对,通过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促进城乡学生在学业上共同学习,在生活中结为朋友;促进城乡教师互评互助,在网络共同体环境下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本质上属于实践共同体、知识建构共同体。该文设计通过课程学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三种学习方式的连续体的作用下,从认知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综合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支持系统,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侧重性地提供支持,实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序发展。在构建以区域性互动为特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为愿景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分别对三个维度的内外部学习支持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福州某中学英语组教师的Blog群组为研究对象,运用UCINET和NETDRAW网络分析软件,呈现群组内教师们的互动情况,分析群组内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等特征。基于知识管理SECI模型,从愿景、环境、资源以及机制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在Blog群组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构想,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QQ群作为一种网络学习共同体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学习中。社会互动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所以存在的最为核心的特征,是共同体内成员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建构的必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特点,对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互动频率、互动深度、互动方式和互动信任度等方面对选取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梦倩 《电化教育研究》2022,(12):86-92+113
互动是在线学习共同体进行知识建构的关键中介,对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互动关系和互动内容的整合性分析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多层网络分析构建了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多层互动网络模型及显性可量化的指标框架。将该模型应用于分析中学生“数字化阅读”在线课程四个班级的互动,在群体层面上,学生读写能力和教师深度支持对于群体互动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学生的投入度和受关注度同步性不高,学生在互动中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的同步性存在差异,而行为、认知、情感层面受关注度则具有较为普遍的同步性。该模型能够对在线学习共同体行为、认知、情感互动的关系和内容进行整合性量化评价,对开发智能化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互动评价工具以及为学习者在线互动提供教学支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QQ群作为一种网络学习共同体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学习中。社会互动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所以存在的最为核心的特征,是共同体内成员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建构的必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特点,对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互动频率、互动深度、互动方式和互动信任度等方面对选取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23-224
社会的信息化催化了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诞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特征,指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隰县就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发挥优势效能,实现联动互惠”闯出了一条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以“龙头教研,集团活动,城乡一体,网络推进”为内容的教研工作新思路。所谓“龙头教研”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城中小学校教学研究的优势,以点带面,辐射全县;“集团活动”就是要把全县各乡(镇)中学、中心校划片与县城学校组成一个教研共同体,统筹活动;“城乡一体”就是要把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放在一个平台上互动共进;“网络推进”就是要求全县教育整体发展,共同推进。“龙头教研”的内涵解读及鲜明特征1.“龙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农村学校包括教学点已基本实现多媒体、宽带网络到班,农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专业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不高、音体美课程开设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的互动课堂显现出重要意义。清浦区在开展了技术培训、送课下乡、教师交流等方法的同时,在城乡学校间进行结对,通过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促进城乡学生在学业上共同学习,在生活中结为朋友;促进城乡教师互评互助,在网络共同体环境下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4.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主导下建成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对于突破各自为政的校本培训弊端、实现区域教师规模化发展,无疑是一种理性选择。当前,区域教师共同体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参与积极性不足、有效深入互动缺乏、专业引领不强等问题。为实现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制度供给工作,共同体学校要优化活动方式和内容设计,教师在共同体中要重视合作学习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培训有利于城乡教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有利于激发城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体性。要发挥学习共同体在城乡统筹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团队文化建设,根据城乡教师的实际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建立健全教师共同体学习机制,为学习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保证学习共同体长效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网络学习社区(NLC)作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其人际传播特征具有独特性:社区成员的背景信息不再是阻碍学习交流的主要因素;社区成员能够最佳地表现自我;社区中人际传播的双向、互动和不平衡传播性质有助于学生知识构建和能力提高;社区中的传播反馈有助于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效果。交互工具能够一定程度弥补社区人际传播中非语言线索缺失。人际传播特征的分析能够为网络学习社区设计、构建和应用提供指导作用,使其体现社会性、技术性和学习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广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突破体制和区域的限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跨区域联盟。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有教师牵手联盟、学区互动联盟、城乡百校联盟等。在共同体中,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互帮互带、团结一致、合作发展。广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增进教师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在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应全面规范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互动是人类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人际互动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互动关系的构建,人际互动目标的确立、人际互动模式的选择、人际互动缺失分析和人际互动策略的选择等是最为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培训的“文化生态学习共同体建设”旨在借助文化生态学整体有机、交往互动、和谐共生、自组织等理念,构建一个具有生命特质的学习生态系统,其建设不只局限于培训期间的学习空间与环境,而是建立一个以教师文化交流为圆心、以教师与学校持续发展为半径的一个大椭圆,促进学习者“自我”与区域生态协调整体发展。“文化生态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创设,注重激发教师的发展动能,明确学习责任,谋求“真实情境”下文化交流与融合,基于成人认知规律,开发多样实践、体验、参与性课程;基于文化生成的规律,突出文化交流的情境性、深刻性,加强后续跟踪与合作:循着唤醒-协作参与进入-创生-行动循环提升的发展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SNS网站以其良好的互动性改变了传统虚拟网络的人际交往模式,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现信息获取背后人的需求,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社区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收集并加工信息,并与其他人开展互动,共同创造和分享资源.就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经过功能优化和改良后的SNS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型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该文分析了Phpwind环境下的SNS网络学习交互系统的“五层次”结构,阐释了基于该系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并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模型,为研发基于SNS的其它学科甚至多学科互动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