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姑且把案例中小何与小李之间的关系称为"恋爱",也暂时先把小何的"遭遇"称为"失恋".在这种假设状态下,我们先来读一段很经典的对话——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哦,这很正常.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失恋者:"我失恋了。"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用心呢?"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相似文献   

3.
苏(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失(失恋者):我失恋了。苏: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失: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相似文献   

4.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几年前去北京看望学生的时候,那群理科男对我说的一句话:"老师啊!你当年少给我们上了一课:如何谈恋爱!"我很疑惑,一问才知,不到半年的时间,六个男生谈恋爱,其中五个经历了失恋又重回单身了. 不错,恋爱的确是需要学习的.对于成年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对十六七岁尚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而言呢? 本案中,男生小李也许谈不上花心而只是尚在成长中罢了,或者说他是否真的花心还有待验证.更有可能的是,男生小李在感情问题上已经相对成熟,而女生小何却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从她失恋后要求老师"公开批评和处理"男生小李一事上便可看出.现代科学和无数事实都告诉我们,"爱情"本就是不稳定的,青春期的恋爱更是如此.本案中所谓的"花心男"也许不过是再一次验证了这个道理,而小何尚不明白罢了.  相似文献   

5.
肖晶 《大学生》2012,(Z1):96-97
"我要谈恋爱!"跨进大学校门后,很多男生、女生都有过这个闪亮的念头。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是大学生们打算做、正在做、曾经做过的大事之一,家长、老师早已不再把谈恋爱视作洪水猛兽。只是,寻找爱情的大学生,一头扎进看上去美好的爱情海,却常常被呛得很痛苦,甚至落下种种后遗症。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人来帮助我们想清楚这些个"问题":谈恋爱是为什么?谈恋爱能得到什么?怎么去谈恋爱?从失败的恋爱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训?失恋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那些痛苦给我下一次的成长带来什么?当爱情来了,我们冲昏头脑;当爱情走了,我们一蹶不振。事实上,老师、家长和同学们都忽略了一个大问题:恋爱不是不学而能的。如果,你一直练习谈恋爱,却不总结,不思爱情学分的进取,那么你很容易陷入一段又一段失败的恋情里。  相似文献   

6.
求知的欲望     
<正>有一个年轻人,非常想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于是他便风尘仆仆地找到苏格拉底,请求苏格拉底收他为徒。苏格拉底想了想,对他说:"要想做我的学生,先跳到河里去。"年轻人心里很是纳闷,但又不敢问,只好立刻跳进河中。紧跟着苏格拉底也跳进河里,把年轻人的头抱住使  相似文献   

7.
赵坡 《人民教育》2022,(17):59-60
<正>国庆节后返校第一天中午,我班(七年级)班长小何被气哭了!原来,午休时班级比较吵闹,小何屡屡提醒同学,却收效甚微,个别男同学甚至还顶撞她。小何委屈地流起眼泪,从讲台跑回自己的座位。同学们看小何真生气了,顿时收敛了很多。我听说此事后,没有急着找小何沟通。直至第二天上午,小何也没有主动找我反馈,于是我决定找小何聊一聊。首先,我以小何国庆期间是否外出游玩为线索开启对话,创造一个轻松对话的氛围。在得知小何去登山且第一次成功登顶后,  相似文献   

8.
<正>被学生称为最美教授的清华大学外语系青年教师梁爽,在接受采访谈翻译工作感悟时的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我要有一条河,我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但这条河不能是死的,要是可以与时代对话的。"对话思想古已有之,苏格拉底提出,"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追求真理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展开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对话教学之于思政课教师意义深远。作为思政课教师,该如何学会与时代对话?笔者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有权恋爱吗?网友ct:你认为高中生有权恋爱吗?王笑晨(河南省油田高级中学高三):我们班有30%的同学恋爱,这很正常。网友ing:高中生基本成熟,谈恋爱是正常的。如果女孩子从高中(16~18岁)到  相似文献   

10.
赵向阳  王蓉 《湖南教育》2004,(24):37-3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作文的主题是“寻找快乐”。说到快乐,老师先给大家说一个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这个故事里,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说出什么是快乐,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的回答多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苏格拉底,流传后世的一句名言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在柏拉图的《申辩篇》里这样记载:有一次,有人(《申辩篇》中说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向德尔斐神庙(古希腊供奉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的传神谕的神使询问,世界上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那位神使回答说":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求证自己"一无所知"的过程中,"是一个诚实的人,与谦虚无关;是一个自信的人,与骄傲无关。"在强调终生学习的今天,他的这种作为和认识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益。  相似文献   

12.
正失恋的解药,是开始一场新的恋爱。Chapter.01付小眸一个人坐在书吧,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郑恺走过来的时候,对着她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我说小眼睛,你还能不能有点出息?此话一出,付小眸哭得更凶了:"李天禄非得让我们每个人在喷泉广场表演一种动物,我以为充其量就是猴  相似文献   

13.
童心如歌     
A开学初,一年级的一位老师请假,我去代两天的课。这一天的早自习,我把校徽发给学生。他们第一次戴校徽,个个都很兴奋,我教他们怎么戴,好些学生戴得很低,我提醒他们戴高些,这样好看。等到第一节上课时,我首先就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小何胸前的校徽不见了。我觉得奇怪,问他:“小何,你的校徽呢,怎么没戴啊?”他很得意地指着戴在肩膀上的校徽说:“老师,您说要戴高一些,我戴在这里比他们都高!”坐在一旁的东东也抢着说:“老师,刚才下课时,小何把衣服脱下来戴的,我不好意思脱,就没戴在肩膀上了!”看着他们俩那满脸天真的样子,我不禁笑出声来。B那次,…  相似文献   

14.
(这堂课是从游戏开始的。学生围坐成圆圈。) 教师:我们做一个游戏。我这有各种物品,我先把这些物品放进圆圈。(几个学生兴奋地叫起来:这个游戏我知道!很好玩!) 教师:你们知道这个游戏?好极了!你们先很仔细地观察这些物品,并试图尽可能地看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佳韵、建军、枫明同学: 你们将自己,“失恋”的事告诉我,那是对我的信任,我怎会“讥笑”朋友呢?但我也要坦率地对你们说,失恋的痛苦并不来自恋爱本身,而是你们把握的时机错了。如果说,恋爱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也是明天的幸福,幸福可不能预支啊!我很赞成枫明同学信中最后的那句话:青橄榄,又苦又涩。佳韵、建军及其他们陷于“爱河”不能自拔的同学,不妨读读改荣同学写给小莉的这封信。朋朋小莉,不要再偷偷地哭泣,免得哭肿了眼睛无法面对老师、同学满脸的疑惑又撒谎说想家,不要  相似文献   

16.
<正>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请同学们先欣赏左边精美的画作,中间一位打赤膊举左手慷慨演说的大胡子,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的求知欲望非同  相似文献   

17.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  相似文献   

18.
24岁和42岁     
24 岁和42 岁,相差18 年.我24 岁时,忙着各种奋斗,奋斗工作与生存,奋斗恋爱和失恋,确实没有想过42 岁会是什么样. 总有人问:最爱哪个年龄的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儿?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快乐易写,痛苦难摹"。无论为文还是作词,作者要将属于自己的那份苦痛呈现出来,打动受众并引起受众共鸣,使之不至沦为无病呻吟、强赋新愁,这其中还颇费些思量。下面,我们以流行歌曲《我很快乐》为例,谈谈写作时如何恰如其分、巧妙地表现痛苦。歌曲《我很快乐》给人感觉不像是失恋,先不说这个颇能施障眼法的题目,歌词的主旋律"我也不会难过你不要小看我"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洒脱、坚强的乐观女子形象。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首与失恋无关、振奋人心的歌曲。可越听越觉得味儿不对——"我"并不快乐,也不洒脱,更不够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