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学生"非专业就业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就业率。本通过对人才市场的了解和分析,得出目前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非专业就业能力”及其构成因素;提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之一:加强对“非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并探讨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和国家干部身份;向往中心城镇或沿海发达地区,不愿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形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严峻和就业岗位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政策法规不配套;就业环境不理想和门槛过高;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差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机制;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和用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要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抓住机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地点选择对博士就业的影响愈发重要。基于28名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的访谈资料,分析发现博士毕业生理想中就业地点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有利于实现职业期望、能够保障生活质量、便于承担家庭责任、有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就业地点对博士毕业生而言是一个承载着多重功能的“集合体”。多数受访者在选择就业地点时都经历过权衡抉择的过程,尤其需协调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以及职业发展和城市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地点选择与职业期望存在冲突的情况下,部分博士毕业生放弃了原本的职业期望。而无论选择在何处就业,博士毕业生都会主动建构起就业地点对整个未来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最为重视的是“事业发展”,这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于成功信念的追求是相吻合的;同时在“个人兴趣”和“薪酬待遇”方面也有一定的侧重,体现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对生活的现实态度但是选择“奉献社会”的比率却相对偏低,只有3.7%的学生选择了奉献社会,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都发生相应变化,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老模式发展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办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必然要引起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与不适应,因此,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 一、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还将逐步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过渡和转化。这种新的就业、择业形式,加重了毕业生就业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加强职业指导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为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职业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加强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应注意抓好“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服务”这三个环节,以使广大学生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心心谋职、踏踏实实工作”,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环节开展就业指导,就是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转换角色、顺利就业做好思想…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不平等就业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障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围绕供给、需求、匹配三个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政府应当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扩大用工需求,推进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任务的高等教育改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备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0.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应,毕业生体制也逐步由“计划”走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带动了人们就业观念方方面面的转变,也引发了长期居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导地位的“政府”职责的微妙变化。于是,围绕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大连轻工业学院曹秀平商建华梁旭光关键词:就业制度改革就业指导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传统的以“统包统分”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并已取得了积极而稳定的进展。作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单位,...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措施日趋严峻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及深层原因和应对措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加速我国现代化的步伐。但自从1996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通货紧缩阶段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殊 《江苏高教》2002,(1):88-90
本文认为正确认识“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确立毕业生自主择业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自主择业”的内涵,并提出推动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和推动多元化就业新形态,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国家明确从2023年起取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就业报到证”),并已于2023年5月出台关于做好相应衔接工作的通知。文章基于已有的政策文本和相关研究,梳理“就业报到证”的发展脉络、存在问题和功能价值,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深入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的用人单位和职能部门,理清“就业报到证”取消后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从推动政策更好地落地和执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既确立了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地位,也赋予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畅就业的重要举措和战略选择。本就如何改进就业指导工作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机构改革和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困难、压力。如何应对这一压力和挑战,已成为中等专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枣庄卫校最近几年一直研究和探讨这一课题,初步形成了“加强重点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提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的工作思路,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初见成效。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2006,(19):40-40
9月5—25日,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推出了就业服务优惠措施,帮助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1、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免费空岗查询并优先推荐工作;2、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毕业生职业指导室,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职业指导课堂,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求职技巧、劳动维权、职业生涯规划等;3、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将被免费录入专业技能人才库;4、专业技能人才的就业信息在中心人才超市展示,供用人单位选择;5、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  相似文献   

20.
程介明 《上海教育》2014,(16):66-66
毕业生就业的季节,勾起笔者酝酿多时的一个概念:无以名之,就叫“就业常识”,英文且称为Career Literacy。让准备就业的毕业生,排除一些对于社会的误解,追上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