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2.
《语文知识》1992.6李学开先生《何谓“女儿绿”》一文,认为“女儿绿”是从绍兴好酒“女儿红”仿拟而来,意在表明梅雨潭“醉人的绿”像家乡名酒“女儿红”那样醇厚醉人。《语文知识》1993.8谢逢江先生《“女儿绿”别解》一文,认为“女儿绿”可能是朱自清先生  相似文献   

3.
先生上课     
王爱娣 《山东教育》2003,(35):59-59
读大学时,记忆最深的老师是教我们古代文学的光福先生。先生姓王,不高,方脸,浓眉,再加上满脸络腮胡子,虽不气宇轩昂,往讲台上一站,也四面威风。古代文学浩如烟海,课本所选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先生学识渊博,在课上善旁征博引,仿佛非得让我们于一滴水看到大海。从贺铸《青玉案》的“凌波不过横塘路”,到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再到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从韩愈的“芭蕉叶大桅子肥”,到秦观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最后到元好问的“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诗词名句,掌故轶事,顺手拈来,如数家珍。我们称这…  相似文献   

4.
三味书屋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一定很想了解“三味书屋”的情况,下面我们录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所写《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供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5.
<正>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红楼梦》博大精深,丰富隽永,无论从文学层面还是从思想、审美层面看,都堪称一部价值丰厚的经典著作,值得我们与其相伴一生。我们从小学时就经常听老师说“四大名著”,到高中前我们不少学生都读了或者了解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可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你是否真正读过?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情”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我先说一下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卡夫卡,一个是中国清初文人,一个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小说家,国籍一中一西,作品相隔200多年,本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作品《促织》和《变形记》却表现出惊人相同的创作指向,正如钱钟书先生指出的那样:“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序》),在中西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社会情态背后,存在着普遍的“文心”,为我们提供了文本解读的巨大价值。一、创作指向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己隐约触及到了“人被异化”的问题。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定势”的解释有多种,我们可以用刘永济先生的话来概括“体势之义,说者纷纭”(《<文心雕龙>校释·定势释义》)。黄侃先生认为“势”是“法度”(《文心雕龙札记》);范文澜先生认为是“标准”(《文心雕龙注》);罗根泽先生认为是“修辞”(《中国文学批评史》);陆侃如先生认为是“气势、局势”(《刘勰和文心雕龙》);周振甫先生认为是“趋势、趋向”(《文心雕龙注释》)。笔者认为,“势”还是指文体的风格来得贴切。如果说《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从作家个性、才情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则《文心雕龙·定势》篇则是从文体的“异”探讨风格的“异”,可以说各有侧重,从共同探讨文学风格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这两篇看成是姐妹篇。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奥尼尔深受当代各种哲学和文学思潮及表现手法的影响。在他的剧作中,正如一位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或称弗洛伊德学说)即是其中之一。在奥尼尔的重要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中均有明显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上录一诗一词,历来为人称道,且多相提并论。人们众口一辞,指出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从主题到手法,均一脉相承,因而颇多相似相同之处。如夏承焘先生说:“这两个作品同出于民间,同样表现真挚的爱情;因为情感相同,所以语意也相近似。到现在我们也还用‘海枯石烂’一词,表示永不变心的爱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也说:“本篇主题与汉乐府《上邪》同为用誓词表现深挚的爱情,写作方法亦相似,而更有曲折之致。”倪木兴同志也指出:“《上邪》  相似文献   

10.
张国光先生写了一篇《读<屈原列传>志疑》(以下简称<志疑>)。在《志疑》中列举了《屈原列传》八条“漏洞”,外加一条“疵议”,从体裁写法到思想内容,作了全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一、艺术的本质 要谈怎样欣赏艺术美,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艺术即艺术的本质。让我们先从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谈起吧。这篇文章写到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的时候,藤野先生对他的一段教导: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着重点系引者所加) “解剖图不是美术”这里说的是广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可以使学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书籍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好的作品必以其深邃的思想打动人,以其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人。如《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战斗精神;表达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高洁的人格。“三吏”、“三别”则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现。吴晗在《谈骨气》中理直气壮地论述:要像文天祥那样“富贵不能淫”,要像齐国穷人那样“贫贱不能移”,要像闻一多先生那样“威武不能屈”。这一系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可以使青少年理解生命的底蕴,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体悟人生的价值。二、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广博的知识、厚重的阅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名家名著数百篇,其知识容量不可谓不大。这些文章中包含的政治、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知识如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充实着学生的头脑。就中国文学作品来说,从《诗经》《楚辞》《史记》到元明清戏剧小说,具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画卷;鲁迅的作品更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史诗;巴金、老舍、曹禺、冰心、魏巍、刘白羽等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1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鲁彦《听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品读这些古诗和名家的美文,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意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课堂赋     
活了40多个春秋,屈指一算,竟有30多年与课堂相随。 少年时,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我曾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深情所感动;年轻时,登上讲台给学生们讲了《最后一课》,我才真正体悟到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会对讲台有那样深挚的爱。 那一年,我去安徽当涂县二中实习,最后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最后一课》。当我满怀激情地结束了这一课,像韩麦尔先生那样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再见”的时候,讲台下竟是一片唏嘘抽泣之声。顿时一股暖流呼啸而来,一种情愫油然而升,于是我的眼前也模糊不清了。我的一生就这样与课堂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不知不觉中把课堂“圣坛”化了。每当我踏着  相似文献   

15.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人教版 )里有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 ,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 ,是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反映。但是 ,依愚之见 ,《五柳先生》这篇文章并不适宜作为初中语文教书的范文。这主要是出于下面几点考虑 :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五柳先生》一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等的描述 ,表现他清高洒脱、安贫乐道的思想。可是我们看到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更多地创造财富 ,令自己生活富足。如果人人都像五柳先生那样安贫乐道 ,我们哪里还用得着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一、散文巨匠的纯美情愫 朱自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春》、《绿》、《荷塘月色》,还有《背影》、《威尼斯》等等,由此他被称为“美文大家”。郁达夫先生曾评价他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当我们沉浸到朱先生的作品中时.我们不由得会在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它们美得像诗一样!”的确,朱自清先生的精品佳作都给人以“诗”的美妙。  相似文献   

17.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藤野先生》和《呐喊&#8226;自序》中两次披露过他如何“弃医从文”,围绕鲁迅自身的叙述,中日两国学界的“阅读”和“阐释”呈现出不同形态。日本学界提出“弃医从文”叙述中存在“传说化”倾向,具有某些“虚构”要素;这一思考路向延伸到其国语教科书,是将收录的《藤野先生》定位为“小说”。其间既有学术研究的“证真”“证伪”问题,更有文化传统、文学意识和思考路向的制约。本文关注并考察中日阅读阐释的结构形态、差异由来及其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一,它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著名散文集。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广州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小引》中还说,原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我们曾学过这个散文集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  相似文献   

20.
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韵手稿,颇得教益。先生生前,在教导青年如何写作时,曾提到应从一些大作家手稿中去寻找写作经验。因为这“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是可以从其“苦心删改的痕迹”,知道“不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