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中国的家长将目光投向如何发展孩子的表演、绘画、演奏等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能力时,德国人却积极地倡导发展婴幼儿的抽象思维。在他们看来,家长应当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启孩子抽象思维的大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一直处于顺境的孩子做过于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思维方式与背景经历的不一致是造成两者意见相左的重要因素。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注重教育的方式,一次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给孩子心灵投下阴影,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3.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续编故事结局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孩子会乐于积极地开动脑筋。看图改正错误家长可以随  相似文献   

4.
在近日上海市健康基金会开设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该基金会儿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吴亦君分析认为,这样的答案其实反映了平时家长评价和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以负向思维模式评价孩子,这非常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严重的可能诰成孩子的自卑人格。  相似文献   

5.
有些孩子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爱掰手指头。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责怪孩子,因为这正好反映了幼儿的思维状况。我们知道,幼儿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年龄小一些的和思维发展慢的孩子,还留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以行动、表象为基础的,而计算都是抽象的,因此他们必须借助具体操作来完成抽象的计算。可见掰手指头计算是这些幼儿思维的需要,家长对此不应制止。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既然孩子的思维需要行动,家长就应该供给他们行动的材料,如小石子、小扣子、小棒等,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进行计算,使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满足于孩子在行动中计算。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维水平,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发展的进程应该是,操作思维——表象思维——初步的抽象思维。因此家长应循序渐进地通过多种途  相似文献   

6.
家长们更多地认同求同思维。遇到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时,惯于持否定态度,怕影响学习成绩。可矛盾的是,家长们希望孩子能有所创新。关键是要——  相似文献   

7.
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当今中国,家长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培养孩子有所长,许多家长可谓倾其所有,甚至于负债为之。但很少有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特“短”(如在思维方式、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而针对孩子特短进行必要的投入,使孩子能克服其“短”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了,知道数学是训练一个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良好途径,所以家长比以前更加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了。但是长期以  相似文献   

9.
尊重幼儿的好奇好问行为 孩子与家长的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看待问题上,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有时这些视角让很多家长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很多家长经常是还没有认真听完孩子的问题,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这种做法的父母,虽然免除了孩子带来的一时麻烦,但却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家长又怎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呢?因此家长应呵护孩子好奇好问的良好品质,并加以鼓励和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10.
1分碗筷家长煮完菜,可以让孩子端菜上桌,并把碗筷摆好!家长适当地表扬。活动益处2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思维,为他人做事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训练一个人思维方式与习惯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但是,很多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数学学习时存在误区:过分  相似文献   

12.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我们认为需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念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性、创新的意识和自主的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  相似文献   

13.
"你会做家长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往往不屑一顾,做家长谁不会呢?做家长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是啊,但是自然而然成为家长的你,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吗?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教育就无时不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会陷入困境,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4.
无声胜有声     
有的家长很苦恼,说孩子小时候很听话,长大了却没办法管教了,仿佛角色调换了位置,父亲变成了孩子,孩子变成了父亲。 这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大人总习惯用成人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去规范孩子,这种规范往往带有强制性。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解题时受已有模式的影响,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在解题时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另辟蹊径,灵活解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家长总期待孩子在学校能填对唯一的答案,带回高分的考卷;美国家长却期望学校能够让孩子独立开展批判性思维,学会与人沟通。近日,来自盖洛普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家长期望中小学校能提升孩子们的"软实力"。超过3/4的家长们"强烈认为",中小学校应该让孩子掌握批判性思考和沟通的能力;而64%的家长强烈要求,学校还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建立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同时61%的家长表示,学校必须明白如何激励孩子;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创造力、合作能力也是学校必须开展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光 《陕西教育》2005,(1):20-20
要使孩子更聪明,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列举了10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思维训练方法,家长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8.
别吼孩子     
心理学实验证明:大声训斥孩子会使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家长训斥的道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因为震怒会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和判断,从而得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搞好,或者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用实物刺激孩子,以期达到目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注重精神鼓励。比如:要让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待他守成后,家长右以给他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3,(7):63-65
“家长互助支援”的模式避免了家长面对老师专家时的尴尬和拘谨,家长之间更能互相理解,促进了家长对自身问题的反思,从而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做出改变,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聆听者和朋友,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帮助了孩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