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心理学中的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正确归因,以期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对学生无意识的归因行为,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有利于其今后学习的归因。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正确归因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归因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论。本文探讨了将归因理论应用到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的作用,以及归因理论对提高术科课程教学质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教师在术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罗斯和安德鲁斯共同研究而形成的 ,它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人们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在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教育工作者能否对教育行为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能否正确运用归因理论为自己的教育活动服务 ,往往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致有 :第一 ,心理活动的归因 ,研究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第二 ,行为的归因 ,根据行为和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因果推论 ;第三 ,期望和预测 ,即从过去的一定…  相似文献   

4.
用归因理论分析学生学业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韦纳的归因理论在解释人的行为方面有独到之处,用归因理论这生学习成绩意在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的努力、能力、运气、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教育三维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从时间、空间和形式三个维度 ,首次建构了实施和操作层面的“时间·空间·形式”维度的环境教育三维体系 ,旨在推动我国全民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韦纳的归因理论在解释人的行为方面有独到之处,用归因理论探讨学生学习成绩意在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的努力,能力、运气、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可用六种归因来解释行为的成功和失败,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归因理论与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对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英语学习归因指导,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一、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韦纳(B.Weiner)是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在有关归因和动机  相似文献   

9.
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罗斯和安德鲁斯共同研究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人们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在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能否对教育行为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能否正确运用归因理论为自己的教育活动服务,往往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致有:第一,心理活动的归因,研究关于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第二,行为的归因,根据行为和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因果推论;第三,期望和预测,即从过去的一定行为和结果推测在某种状况下可能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所谓“归因”,一言以蔽之,即“对自己和他人做过的事件的结果和外部行为的可察觉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美国当代著名归因理论家韦纳(B·Wein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研究,于1971年提出了成败归因的模式。他认为,一们一般把成败行为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或作业)难度和机遇四种因素。前二者属内部因素,后二者则属外部因素;能力与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机遇则为不稳定因素;上述因素还可以区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这三种成分(部位×稳定性×控制性)搭配可构成八种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12.
归因,通俗地讲,就是寻找结果的原因,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的认知理论。1967年,凯利提出了协变原则理论,认为特定的行为结果与原因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固定不变的关系。70年代以来,韦纳创立并不断完善了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把归因和情感、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使归因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对归因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归因理论对现实特别是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归因训练成为归因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所谓归因训练就是…  相似文献   

13.
归因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理论,文章利用归因理论深入分析各种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专业课中实施教学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归因理论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归因理论应用讨论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15.
维纳归因理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系统的理论之一,集中研究个体在行为之后,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进行认知解释。归因理论中系统将人们认为的,造成个人成败的因素归结为如下几点:能力、运气、努力、身心状况、任务难度以及其它。这一理论能够很好的用于指导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维纳归因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归因中同时存在理性归因与利己归因。本研究通过一个实验探讨了对一种与自我相关联的共变信息的归因中是否同时表现出这两种归因。实验中被试阅读并想象一些情境,情境中包含被试好/不好的行为或结果及一种相关的共变信息,然后在4个原因维度进行归因。结果表明同时表现出理性归因与利己归因,并且互不干扰。作为理性归因,一种共变信息被归于人的内因或外因的同时,还被归因于归因的联合模型所预测的与该种共变信息相对应的原因维度。作为利己归因,不受一种共变信息的影响,在4个原因维度均表现出利己归因偏好。最后探讨了共变信息等的背景信息对利己归因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归因理论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以来已成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广泛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当前,在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等领域内,归因理论为探查和诊断人们行为的原因及矫正行为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范围内。在成就背景中,寻求理解的动因使得学生对成功或失败作出归因,而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对于理解成就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  相似文献   

18.
能力理论与成就动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本世纪60年代,在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1958)、凯利(Kelley,1967)等人所提出的归因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为动机是思惟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特别是70年代初维纳(Weiner,1971)用归因理论重新解释了成就动机,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他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思惟活动过程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归因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在归因的基础上,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可以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判断人们的行为特点。在归因领域中逐渐衍生了推理归因、协变归因以及成败归因等理论,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败归因是指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解释或理解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会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结果。如果对成败能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就能使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助于指导今后的行动。如果归因不当,就可能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对今后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注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就构成了心理辅导内容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