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倩 《广西教育》2023,(21):130-134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向、背景和现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引岗入课、数智赋能课程改革、以赛促教促学提技、课证融通以证验课、双创渗透以创拓能”五方面,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育人路径,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技能数智化财经人才。  相似文献   

2.
万恒 《江苏教育》2024,(10):24-26
教育与技术是双向影响的,教育是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同时也通过人才培养支持、引导着技术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围绕着”人工智能”“教育数智(字)化”“数智教育”等关键词,真实、全面地展示了校本实践中“务实”的坚守与“求变”的决心,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确立、建构“未来学校”,即一种整合不同媒介的场景中的学习,奠定了前瞻性思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下“智能+财务”新阶段,如何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的数智化会计人才,已然成为会计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智能财务未来的发展,势必以知识融合为基础驱动,数字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融合也是新经济时期会计人才培养的变革方向。归根到底,会计为企业提供信息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提供这种信息的技术手段,会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本文从分析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出发,提出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以数字经济需求为导向拓展数智化特色课程,优化技术与专业整合类课程设计,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数智化会计课程体系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智化人才培养建议,供会计教育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智技术是影响社会架构的重要力量,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了崭新图景。从价值维度来看,数智技术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沉浸感、精准性、亲和力,从而优化育人的实践样态。究其实质,就在于数智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以“第三持存”书写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以数字孪生询唤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认同、以认知智能表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美感。但在具体场景中,数智技术带来的工具仰赖、身份解构、逻辑抽离等问题,也可能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被消融、交互实践被阻隔、叙事结构被肢解等风险。为了实现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耦合,需要明确育人实践的价值定位、形塑融通共生的空间场域、打造形神兼具的内容供给,在聚势赋能中充分释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崛起,不断加快“数智”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步伐,推动教育生态重塑。教育新基建背景下,以“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生态,在资源供给、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呈现出开放、灵活、互联、个性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新基建布局不均衡、教育评价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滞后、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和挑战。面向教育新基建时代,应从加大资源投入、加快理念转变、加速模式转型、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发,以“数智”技术重塑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引领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用人需求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院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需求存在差距。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全面育人目标的指导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探索校企协同、项目管理的育人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机制,以数智化背景下物流相关岗位及晋升路径为依据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专业人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
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1+X”证书含金量不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师资队伍建设供需失调、校企合作育人不深入等问题,围绕“育人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三维度,从技术层、发展层与实践层构建了职业院校“三耦四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增强育人骨气;打好职教组合拳,增强育人志气;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育人底气。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所面对的新型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的问题,人才培养要以满足产业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学生为中心,以落实“三全育人”为主线,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产业定向与技术定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两统一”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施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群内协同”以及专业群与外部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群外协同”,通过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数智技术冲击着传统教育范式,打破了传统“知识壁垒”,师生情感被虚拟空间隔离,教师的外在权威、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亟需寻找新的支撑点。雅斯贝尔斯系统阐述了教育权威观,为我们思考数智时代教师权威提供了依据:数智时代需要教师“适度强权”规约学生自由、克服“技术局限”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示范”培育学生精神。数智时代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教师权威:明确惩戒规则和各级制度,重塑角色,重拾信心;明确学生本位,打造人机协同高质量课堂;明确育人理念,体认技术伦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与实践构建“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位人” “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11.
推动思政教育转型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改革行动。数智传播与高职思政结合是高职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职业道德精神培育的现实需要和数智传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针对数智传播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出现“师”导转向“机”导、“育人”转向“育技”、“有情”转向“无情”、“真学”转向“难辨”的倾向,建议构建“理念上守正创新、技术上协同创新、行动上价值引领、培养上师生一体”四位一体的策略体系,以探索数智传播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向。  相似文献   

12.
杨辉 《上海教育》2024,(10):36-37
<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出现,教育装备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赋能,推动育人方式、教育治理方式、教与学方式等系统性变革,成为“装备育人”的时代命题。近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2024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教育装备论坛顺利举行。论坛以“数智赋能·创新培育”为主题,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的创新与变革,共同感受数智赋能的教育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朱劲松  姚丽霞  胡梅  张华  陆超顺  张娴 《职教通讯》2022,(7):F0003-F0003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经历了从“校企‘二元合作’初探索到外企校‘三方联动’提质量”逐步完善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于2015年基于“职责驱动、体系同构、立体培养”的机制架构设计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三元二区”融创中心平台及融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数智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财会类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不仅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还能推动人才培养下“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在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对此,高校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财会审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15.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聚焦专业群整体协同育人,探索解决专业群资源共享度不高、应对产业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经过多年实践而形成。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群“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德技并重、育人为先”的职业教育理念,依据新汽车人才的能力特征要求,从价值思想、核心目标、关键策略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据用户需求,转化企业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联动平台搭建、教学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产教+科教”双线育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将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拓展为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化工人才培养,赋能地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机器人应用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高级人才;通过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校园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研究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职业定位,通过项目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突出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调整知识体系,形成多元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推动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培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对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工业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四个特征,通过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搭建育人孵化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利用“育志、育能、育新”育人孵化平台,实施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工业设计专业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战略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智能制造领军人才。作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传统机械类专业面临大类培养诸多冲突难以协调、领军人才培育缺乏内涵引领、智能制造特性未有效融入培养过程等共性问题。本文总结出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应全面培育的七项能力特质,提出“和而不同、特质引领、内生驱动”的传统机械类专业转型发展改革理念。然后,通过重塑课程体系建立多级组合式一体化柔性育人路径,通过重塑教学设计建立一体两翼式进阶化贯通育人机制,通过重塑教学资源建立双轮驱动式智能化研学育人环境,最终形成适合传统机械类专业融入智能制造大类的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系统性改革实践,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