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目的关系状态,具有形象和情感的双重表征。商战题材电影作品既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更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电影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电影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商战题材电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儿童被我们的文化所塑造,又被我们的艺术所想象。有关儿童教育的理念,是否应该意识到某种人性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存在?蒂姆·波顿是当代好莱坞电影界极具个性的导演,其电影具有明显的作者特色而被称为"蒂姆·波顿式"电影,同时这还是位一线票房导演,在当代文化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或者呈现"儿童"的世界,或者从"儿童"的视觉看世界,为我们的儿童理念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时代里,观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管道。针对当前观影群众的群体复杂性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对电影观众的心理分析有利于制片人拍摄出更加符合观众需求的电影。电影观众对特技效果既具有惰性心理,又具有敏感性。他们在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更认同和自己相同的价值观,并希望能够通过影片的欣赏获得感官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片名翻译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认可,关系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章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提出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可能时要忠实于英语电影片名本身,必要时又要依据电影内容,在文化适应的前提下,对其片名进行"颠覆"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秦兆阳是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家的杰出代表。主编《人民文学》时,他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邵荃麟的信是他1958年被划为"右派"的关键原因;主编《当代》时,他终审否决张炜的《九月寓言》郑重其事却又耐人追问;临终前,他郑重提出他那一代编辑家的主体价值及其重要理论困惑,这些均为秦兆阳研究中的关键节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以"书和人和我"为核心展开对编辑家的结构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时代的儿童、青少年是在影像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所接触的影像内容深刻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判断。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课程,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电影、提高人文素养,还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使用影像方式来表达和创作。课程内容包括优秀电影欣赏、微视频创作和校园微电影创作,主要以拓展课的形式开展,围绕“快乐看电影、开心聊电影、趣味演电影、大胆拍电影”四大主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分层进行实施,形成了以“电影欣赏——电影主题活动——动手拍电影”为主线的电影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8.
家园     
李东然 《阅读》2024,(19):60-61
<正>《家园》是一部讲述地球环境变迁的法国纪录片,于2009年首映。影片总长118分钟,拍摄周期18个月,穿越54个国家,共120个拍摄地点,全片采用空中高清摄影,画面纯美而震撼。电影的制作人是有“法兰西金牌制作人”之称的吕克·贝松,导演是法国一流的摄影师贝朗特。  相似文献   

9.
电影音响是电影艺术中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声音造型元素,很多人认为它不过是"声音的背景"。本文比较细致地展现了电影音响在电影中作为具象造型元素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艺术元素展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作为隐藏在电影形式发展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跨文化传播充分展示出了电影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所在。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电影影像来进行概括及传达,它不仅需要明星及导演的跨文化效应,也需要相应的策略手段加以辅佐,进而将民族文化进行适度化彰显。中国电影影像想要获得更深远的跨文化传播和更长远的发展,不仅要有艺术的发展策略,还要有文化的发展策略及产业的发展策略,即"三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0多年的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哲学理论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哲学家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追问着同一个问题:人是什么?在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一个独特而又鲜明的回答: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只有在运用不同的符号创造各种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符号"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有方式,也是卡西尔把握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北野武(KitanoTakeshi),是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电影导演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善于按照自己独特的想法,打破传统电影的叙事技巧,反映人类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存压力,使人们在笑声和泪水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导演的创作理念、边缘人物内心的刻画、暴力美学色彩的拍摄手法、电影配乐、独特的电影镜头语言等方面对北野武的执导风格作一阐述,从而表达出笔者所理解的北野武电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暴力美学"是由"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相结合、经由纯粹趣味的追求演变成的一种电影风格和形式体系。作为一种美学主张,暴力美学消解了观众对暴力的恐惧,提供给观众特殊的形式感,承载着伦理与教化,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暴力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东西方暴力电影在场景铺排、艺术展示和表现方式上风格迥异的美学表达,通过对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运用进行比较,审视并深度挖掘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青年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文本,因其惯用敏锐、超前的思维来建构影片逻辑,使其影像风格具有较强的先锋性色彩,通常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随着历史的推移,影片的文本价值随即在互文性上被一些当时的主流电影所仿校、吸收。文章从青年电影的文本特征出发,通过其鲜明的艺术表征阐释青年电影的文化价值。希望通过深层挖掘青年电影题材的未来性,能够为中国青年电影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话语空间,为中国电影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和文本。  相似文献   

15.
蒋励 《美育学刊》2020,11(2):81-86
荻上直子的治愈系电影既是作者电影的一种表征,又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出女性书写的意图。她的作品通过设计和塑造精神领袖式的女性形象,不仅赋予东方女性一种独特的治愈系审美特征,且重构了女性权威主体,并通过对另类的、超越日常经验的新型社会关系的想象性描绘,探索着某种精神上的族群建构的可能性。她的一系列作品呈现出的鲜明的视觉主题和影像风格对阴性审美意识给予肯定与升华,这一系列女性话语的编织与呈现,可以看作是这位日本女导演为现代人情绪与生命的顽疾开出的疗愈处方。  相似文献   

16.
余锷 《职大学报》2010,(3):66-68
日本导演黑泽明被西方电影界当作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他一生中拍摄出了许多优秀的武士电影,在黑泽明的《七武士》、《影子武士》、《乱》、《用心棒》这几部武士电影电影中,他赋予了影片中火器于武器之外的功用,使得火器成为一个典型的反面意象,从而隐喻西方文明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阅读》2011,(11)
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看电影吧?随着电影镜头的引导,我们很快就能进入故事,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显然,镜头的选择是有智慧的,镜头画面的平稳、跳荡,拉近、推远,长镜头、细部特写等等,都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其实,我们写作也要像拍摄电影那样,把镜头对准生活,用发现的眼光拍摄、剪辑,使文章具有镜头感。  相似文献   

18.
胡紫霞 《阅读》2023,(ZD):48-50
<正>最近有部新电影上映,爸爸妈妈就带铭铭去电影院观看。坐在银幕前,欣赏着播放的画面时,铭铭心想:电影究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回家后,铭铭和爸爸探讨起来。爸爸:电影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加上后期的编辑制作而成,再用灯光把拍摄的影像投放在银幕上。这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一种媒体。世界公认的电影诞生日为1895年12月28日。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哥哥叫奥古斯塔·卢米埃,弟弟叫路易斯·卢米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艺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探讨艺术的一些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将对固定滚轮的起动技术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影像分析技术在实验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拍摄,并对运动学数据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