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冕之王”一般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尊称,是社会对新闻职业的一种赞誉。对此荣誉,记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冠其名,然而对一种概念,每人可以有各自的理解。笔者认为,在纯新闻写作思维的境界内,记者可以谦称“无冕之王”、堪称“无冕之王”、敢称“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2.
我多次在一些报刊上看到文章和报道,称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如最近某报报道宣传系统招聘,在头版就作出标题:《3000学子竞聘“无冕之王”》;有的记者为民呼吁,沟通市领导解决了一个问题,在副刊写文章,题为《“无冕之王”的权力》;有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书名就是:《“无冕之王”》、《无冕女王》……新闻记者果真是“无冕之王”吗?非也。说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欺人之谈。据《新闻学大辞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无冕之王”的解释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  相似文献   

3.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选择     
记者的选择瞿长福最初,记者称为“访员”;后来,称“记者”。称“访员”时,记者的地位还很不行,称“记者”时,就伴随有了“无冕之王”的美称。可见记者对社会的贡献日益为人们所认知,记者的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了。然而不幸,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对“无冕之王”又不...  相似文献   

5.
30多年的记者生涯,对记者这个行当,似乎悟出了一些道道。简言之:记者应“无冕而不王”。有人称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本事大,什么地方都能闯,什么官都能见。比有冕的官吏还厉害。“无冕之王”一说,似是褒,褒中有贬。无冕的记者,同有冕的官吏完全是两回事。有的记者自诩为“无冕之王”,自以为凭自己的一支笔,挥东扫西,无冕自称“王”,那是他自己的事。其实这种人,已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了。记者不是官,新闻原来与“官”无缘。就是当了总编辑,下去采访,写稿子,署名头衔,仍然是平平常常的“本报记者”、“本刊…  相似文献   

6.
“无冕之王”少有“王”相在日本,新闻的收视率超过娱乐性节目。正因为如此,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也常常以此而自豪。在日本这个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仅仅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记者的社会地位并显示不出什么特殊之处。日本的记者常常以新闻战中的勇士自居,只有那些历尽千辛万苦采集来的新闻才最受观众青睐,在这种现实面前,“无冕之王”们给人们留下的是疲于奔命的身影和面对被采访者谦恭的笑容,“王”相可谓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闻记者队伍前仆后继对真理的追求,由于新闻记者队伍无私无畏对正义的捍卫,还由于他们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客观公正的真相报道,所以,新闻记者队伍,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尚的群体。因此,人民大众送给了记者们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号。老百姓送给记者这个称谓,按照常理来说,记者们必定是个个都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惟恐玷污了“无冕之王”的雅号和亵渎了人民大众的信任。遗憾的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些记者,对“无冕之王”四个字错误地理解为记者的头衔是一顶王冠。有了这顶王冠,便可以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8.
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有对事件报道和评论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在报道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本文以孕妇死亡事件为例,分析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专业性、道德感、舆论引导缺失等问题,提出恪守专业信誉、提高自身素质、加快新闻立法等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妍 《记者摇篮》2005,(6):57-57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一直把记者说成是“无冕之王”。凡是有过采访经历的记者大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有些记者听了之后洋洋得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0.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11.
“无冕之王”少有“王”相在日本,新闻的收视率超过娱乐性节目。正因为如此,被称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也常常以此而自豪。在日本这个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仅仅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记者的社会地位并显示不出什么特殊之处。日本的记者常常以新闻战中的勇士自居,只有那些历尽千辛万苦采集来的新闻才最受观众青  相似文献   

12.
一位记者曾经在论文中写道:你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你是一个记者。是的,记者必须有作家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化责任感,评论家的一针见血,甚至“无冕之王”的狂妄,不在采访对象前卑躬屈膝。但,记者善于表达,却不能虚构任何情节,有教化责任感,但不能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可以有鲜明的立场,却不宜于用观点代替事实。近日细读了辽宁台记者王晓革等人2003年的新  相似文献   

13.
记者≠无冕之王。对新闻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始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在笔者二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经常听到这种尊称。潜台词是:你们记者太牛了,写几个字就可以让一个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一件事发酵,引来关注等等。对"无冕之王"这一称谓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知和定位。今天,在新媒体时代,重新解读"无冕之王",有助于公众认识和了解这一职业;有助于记者找到职业情怀和职业方向。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青年记者在“走转改”中做到身人、心入、脑人,认清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不做“无冕之王”,成为“市井记者”、“工地记者”、“田埂记者”、“车间记者”,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记者都自诩为具有“第三只眼”的人,当然也就因为比别人,特别是比同行的文字记者多了一只眼而引为自豪,因而也往往使别人感到他们身上多了一些豪气和傲气。 有了机械的第三只眼,就真的比别人,特别是比同行多了一只眼么?我常常怀疑。 这正如记者往往被社会上的人们誉为无冕之王,记者也就容易被这无形的王冠而弄得有点飘飘然、昏昏然,其实,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自擂:“我无愧于这无冕之王的王冠”呢? 读葛新德的《昨天的瞬间》,我更加感到这无冕之王的不易,这第三只眼的不易,因为这第三只眼必须是一只“新闻眼”,否则,…  相似文献   

16.
平常心、责任心、事业心这“三心”,是我从做人、做事到干事业这个顺序排列的。我觉得,人活在世上,第一位的是要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干事,干出大的事业来。 记者这种职业,有时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在我看来,这种“无冕之王”是没有的,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记者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倒是真的,可以想做自己认为可做的事,当然这必须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行。所以,我认为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学好做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记者素有“无冕之王”的美称,因为记者背后的新闻媒体通常被称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在中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还有“喉舌”之誉,同样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曾经这样形容记者的分量.  相似文献   

18.
“无冕之王”的叹咏《德阳日报》肖佑生屈指算来,从新闻通讯员至1.专业记者,陆陆续续已吃了20余年新闻饭,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我心知。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什么人,给新闻记者罩了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细细思量起来,这“无冕之王”实在有些受之冤枉.所以当...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闻记者自诩为“无冕之王”,以标榜其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然而,西方新闻从业人员中,虽不乏敢于为真理、为社会仗义执言的正直人士,但就其总体而言,他们不过是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的“文仆”,难以摆脱在资产者面前身为“打工族”和  相似文献   

20.
据国际安全机构调查,记者是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一九九四年,全球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名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遇害,一九九五年遇难的记者也超过五十人。但是,记者仍然是人们羡慕的职业,仍然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称。在中国,所谓的「无冕之王」恐怕只能算传统体制下的新闻机构的一部分「皇家」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