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保姆     
燕子是乡下来的姑娘,是我表哥家的保姆。那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伯父探询伯母的意见,说伯母年纪大了,想给表哥的孩子请一位保姆。表哥立刻赞成,伯母脸上露出迟疑不决的  相似文献   

2.
周乘德是周恩来的侄女。1949年6月,也就是在小秉德12岁时,她来到北京,和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生活在一起。先是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以后又随伯父搬到西花厅,共同生活了15年。后来的几十年间,她从未间断地去看望他们。至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老人回忆起伯父对自己和其他侄儿侄女亲切关怀和严格  相似文献   

3.
那天晚上,伯父、伯母坐在沙发上谈论着给表哥结婚送礼的事。伯父说:“送两百元吧!”伯母迟疑了一会儿说:“不少了点儿吗?去年你哥的儿子结婚,不是送了三百元礼钱吗?为什么我侄儿结婚只送两百元?再说生活水平在提高,相比之下,应多送才是啊!你怎么反而减少了?……”伯父听了伯母的话,张了张口,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回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枷锁     
1885年冬日的一个午后,天阴沉沉的。坐落在伦敦肯辛顿区的沃特金公馆显得很幽暗。9岁的菲利普·凯里一瘸一拐地在房间里转悠,等待着外出散步的母亲回来。他全然不知,神情恍惚的母亲已随六个月前病逝的父亲而去,把他孤单地留在了这条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上……菲利普由威廉伯父领着,来到了距伦敦六十英里的布莱克斯泰勒。威廉·凯里先生是一个教区牧师,他年逾半百,膝下无子,过惯了太平日子,对侄儿的到来不胜厌烦,只有路易莎伯母还对这个孤苦无依的跛足孩子疼爱有加。菲利普过惯了孤独无伴的独子生活,但对伯父家千篇一律的牧师…  相似文献   

5.
她的伯父是西奥多·罗斯福,母亲是出了名的美人。她是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出生于1884年,因为生得丑,人们都为她叹气。  相似文献   

6.
非常时期,伯父成了一个“非常人” 1967年5月,我出差到北京,到西花厅去看望伯父伯母。无意间站在伯父办公室门口,往里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办公桌上、躺椅上、地面上,到处是一沓沓文件。原来,“文革”时各部委受到冲击无法正常工作,全国各地的文件都往西花厅报。于是,伯父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7.
微笑的表情     
七年前,我还是一个冷漠孤僻的孩子,生长在江南一个偏僻的小城里。我的父母在另一个城市奔波,将我托付给了伯父和伯母。江南潮湿的空气似乎容易让人生出铜绿色的绝望,我的伯父伯母成天阴沉着脸,操持生计之余唯一的交流便是争吵和厮打。他们的一双儿女总是睁大双眼一副惊惶的表情,仿佛两只蜷伏在墙角的惴惴不安的兔子。自然没有人会顾及到我。在我的世界里,只有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关于父母的稀薄的记忆,而空气,却常常压抑得让人想要逃避。背着书包,我从那个叫家的屋子走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回那个被称为家的屋子。我不爱屋子,也不爱学校,只喜…  相似文献   

8.
孔融分梨     
《小学生》2006,(1):I0011-I0011
东汉大学者孔融六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很少人知道孔 融在六岁时巧妙分梨的故事。 一天,孔融的伯父和六个堂兄妹从外地来探亲,孔家前厅里笑 语喧声。伯父在外地做官,一家常年在外漂泊,孔融不但从未见过 六个堂兄妹,连伯父、伯母的样子也几乎忘记了。闻讯赶来的孔融 和他们见过之后,便十分规矩地坐在一边。  相似文献   

9.
乞丐兴学     
清朝末年的武训,是惟一以乞丐身份载入中国史册的。他终生乞讨,只为兴办义学,被人们誉为“乞丐教育家”。武洲5岁时死了父亲,靠母亲做针线、捡破烂,四处乞讨维持生计。他讨饭时,每逢遇到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便站着听起来不走。他几次向母亲哭诉要上学,母亲都含着泪说:“咱家穷得没饭吃,还有钱让你上学吗?傻孩子,别再胡思乱想了。”不久,母亲得病去世了,武训投靠到伯母家,又一次提出要上学。伯母凄然地说:“书不是穷孩子念的,还是长大了扛活换饭吃吧。”幼小的武训又伤心又不解:为什么穷人就不能上学呢?  相似文献   

10.
回乡记     
江子 《高中生之友》2023,(Z2):31-33
<正>夜深,伯父的阅读渐入佳境。他的影子正好遮住了在床上假寐的伯母。这影子仿佛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伯母喘不过气来。可伯父没能立即离开村庄。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不久,他因一次偶然的事件卷入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事情发生在“双抢”的节骨眼上——所谓双抢,就是夏天时抢着把熟了的早稻收割上来,又抢着把收割后的地重新抄耙,把晚稻秧苗栽下去。之所以要抢,是因为早稻熟了后立秋就将到来,农事讲究时令,  相似文献   

11.
张国东 《班主任》2013,(5):56-56
宇晴是高二上学期转入我校的。送她报到时,她母亲哽咽着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十年前因车祸永远地离开了她们,母亲怕孩子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希望我能多关照孩子。看着宇晴瘦小的身躯,我心中顿时生起怜悯之情,连连答应她母亲一定不让她失望,因为宇晴是我班唯一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13.
母爱如弓     
<正>母亲是弓,儿女是弓上的箭。——题记说起母亲,我总是带着隐隐的埋怨。她和别人的母亲有很大的不同。当别人的母亲追着跑来跑去的孩子喂饭时,她只拿了碗筷摆在我面前,说声"自己吃";当别人的母亲天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她只递给我一个书包,说句"自己走";当别人的母亲因孩子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彭玉兰 《现代语文》2006,(3):119-120
汉语称谓系统以其庞大复杂闻名于世.汉语亲属称呼语的外化是其一大特色,即许多亲属称呼语,如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嫂、哥、姐等,被广泛用应于称呼与说话人毫无血缘、姻亲关系的熟人和陌生人.  相似文献   

15.
母亲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因为她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母爱。可是张宇思同学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母亲给予她的,是超乎寻常的母爱。文章展现了母亲爱“我”的细节--傻呵呵地看着我笑,对于一个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6.
走出乌托邦     
【案例】心若冷了,何以暖之?在从教的八年里,我所接触的学生可谓多矣!但从没有人的家庭背景像她一样复杂,绝不逊于一部情节离奇的电视剧。小冯家在农村,母亲生了三个孩子,她是长女,她的父亲在其母亲怀上第三个孩子时有了外遇,第三者在小冯母亲生完孩子后四个月,也生下了她父亲的孩子。于  相似文献   

17.
近期,看到一个国外的故事:一个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她的一个孩子顽皮地在窗台上跳来跳去。忽然她发现这个孩子不动了,趴在那儿发呆。母亲好奇地问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说:"妈妈,我想到月亮上去。"  相似文献   

18.
<正>读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两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母亲,她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她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点事,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的衣食起居,母亲全部包办。第二位母亲,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就开始教孩子洗衣服,教孩子整理房间,教孩子烧菜做饭,教孩子处事方法,教孩子自强自立。不久,两位母亲都永远地走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截然不同。第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就  相似文献   

19.
她虽然因病,比同龄孩子的发展慢了一大拍, 但她的母亲从没放弃,总是以一个正常孩子的要求去要求她。母亲说有信心通过教育,让女儿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上不输给其他健康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抱抱母亲     
<正>那天带孩子回家,母亲正坐在小院的阳光下,做小衣服。看我们进门,母亲笑着说:"马上就好了,等我一会儿。"她眯起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面带微笑穿针引线。母亲一生为我操劳,我有了孩子后,她又开始为我的孩子忙碌。她把她的爱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里,让我和孩子都享尽了宠爱。突然在那一刻,心生柔软。我环抱住母亲,撒娇说:"别忙了,歇歇吧!"母亲忙着推我:"这孩子,都当妈的人了,还长不大!"我不松手,说:"妈,今天是‘三八节’呢,女儿送个礼物给你吧!"母亲呵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