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一词,辞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易·贲》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化”是教化,即教育的意思。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是人才基础的基础。如果说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提供了人的生存技能,教会人“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则塑造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教的是“做人”。虽然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以其工具性和强大的生产伟力,改造着世界,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福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方便与享受。但是我们教出的学生尚若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那也未必能把事做好。人文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感情熏陶来塑造学生的品质、人格,使学生具有理性的价值观念,从而以美好的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所以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健康走…  相似文献   

3.
人文及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厘清了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术语基本内涵之后,我们发现,人文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科学不仅是一门博大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精神体系和价值体系,比起自然科学体系来,人文科学知识则更容易直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而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特征是完满人格的培养;我们还必须关注人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的语境中是个热门的话题,它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精神成人”的教育,它以健全人格教育为理念,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和领悟人类普世价值,并通过他们的自由抉择、日常践行和独立担当,而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人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因而人的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入文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都是社会科学,而人文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我们说人文学科,但不说人文科学,因为人文不是科学,而是价值、是判断、是解读。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步与人文进步并举。如果说科学是为了做事,那么人文是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科学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人文告诉你说真话的价值。人文在清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传统。在清华大礼堂中悬挂着一块匾,是清华1926级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上书“人文日新”四个字,就是一例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教育到底是什么?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留给我们教育者深深的反思: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学识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勿庸置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校之长,有义务让美丽的校园处处盛开人文之花。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文素养呢?人文素是养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现在的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大众化教育导致的生源激烈竞争等原因,致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不是很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培养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歌德曾有句名言 :“在艺术和诗里 ,人格确实就是一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同于其他学科 ,健康人格的培养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亮点。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应突出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一人文教育目标。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言 ,培养健康的人格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英文词是 :personality ,释义为 :qualitiesofaperson ;qualitiesthatmakeupaperson’scharacter ,即“一个人的品质”或“由人的个性构成的品质”。一位教育家说过 ,教育…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求教师从观念上重视人文教育,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教育素材,而不是只停留在时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仅能妥善解决学生由“必学”到“乐擘”的转变,而且能完善擘生的人格,协调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人文素养已成共识,而经济学思维则是人文素养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事”,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经济学教育就是教学生怎样“生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 ,培养人。所以教育活动应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就担负着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 ,培养学生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的重任 ,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我深切感到中职生更需要在“成人”上多下功夫 ,亦即给予其人文关怀 ,培养其人文精神 ,使之在做人、处事上成为一个合格健全的人。这是因为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正处于“危险的年龄”,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起最大作用的价值观念、人格修养、人生态度、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而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应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包括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达不到精神层次的‘人文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见《中学语文教学》2000,9)。关于人的“精神”的教育,绝不仅限于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等等“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而且要从学生的“人格”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切实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一个作为人的“自我”生存、发展应当具备哪些“精神”?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自我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人”,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曦琛  吴卫 《现代教学》2014,(12):16-17
人文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这是由外促内的文化养成过程,更是自我内化的品质形成过程。而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发展、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实施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金禧中学是一所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师资雄厚、融人文积淀与代教育气息于一体的市一级学校。学校全面落实“德智两全,身心两健,有教育”的三维办学目标,提出“规范+特色”的学校观、“有爱+有为”的教观、“和谐+特长”的学生观,推进“人格+习惯+能力+两健”的素质教育,成了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信息化教育和艺...  相似文献   

15.
高师素质教育是相对现代与过去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高师教育观;是一种旨在从根本上提高高师学生人格、品质和能力的高师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人文现象。从中华民族文化史来看,人文精神一直是我国文化架构中的支柱。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思想要上溯到夏商周三代。《周礼》中地官司徒第二·大司徒记载:“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周礼注疏》)。所谓乡三物系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六行以个人人格发展为主,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则是一种德、智、体平均发展的教育。由此可见,周代教育思想与古希腊教育思想大体相同,都…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品质,其标志之一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未知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格不仅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学习主体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向。而作为人文教育的历史教学,则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天然沃土。  相似文献   

18.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正说狙了人文精神的教育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塑造教师完善人格应是教师追求的崇高境界;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以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以人格塑造人格”;本文从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阐述提高教师人格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深悟这句话的那一刻起,我抱定主意,要做一个用语教学生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教学生语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