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观有一个从传统发展观到现代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现代发展观是伴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类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产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具备了现代发展观产生的条件,因而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院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正确处理几个关系。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理念、依法治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加强软环境建设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招生与就业、学校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作为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贯彻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教师和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均衡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发展”一词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词典后,发展便注定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本文把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揉和起来,围绕发展观的三次演变,在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二者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是:传统发展观和结构主义学派;协调发展观和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观、自由发展观与发展经济学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全方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主义系统发展观出发来探讨,可持续发展观应当是包括自然、社会、人自身协调持续发展的系统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全方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自“发展”一词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词典后,发展便注定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本文把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揉和起来,围绕发展观的三次演变,在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二者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是:传统发展观和结构主义学派;协调发展观和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观、自由发展观与发展经济学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内容。两种发展观有各自的特点,与中国发展的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相适应。武汉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不够,又面临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因此,既要坚持邓小平发展观的指导,又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观。发展观规范着成人教育发展,成人教育发展是发展观的发展体现。在对发展观进行历史检视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观的角度即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的和发展动力方面对成人教育发展本质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两的关系可表述如下: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可持续发展观一旦形成,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孕育和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学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关系和矛盾,容易顾此失彼。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视教育理念与大学制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重点突破与全面提高、跨越发展与常规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哲学范畴,政治经济学范围,更是一个教育范畴,马克思以揭示社会交换关系发民擅中心线索,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它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西方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关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关系的主要观点加以介绍、分析,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经济因素仅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诸多变项中的一项,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中国虽然具备了民主化的条件但还很弱小。中国的民主政治应该是结合中国实际的民主,中国民主化的前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协调好人、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多维度关系,推动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对于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全面发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特征;可持续发展正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观光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业观光旅游的利益主体关系复杂,随着农业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日渐显现。因此,利益主体的合作、协调对农业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农业观光旅游,我国的农业观光旅游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审视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发展过程中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以及特殊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可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塑造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确立科学休闲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以及晚年马克思的思考,贯穿其中的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全部思考的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