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1):118-119
<正>本书介绍了中国书籍的发展演变史,从结绳记事到近现代的图书刻印,中国的图书文化源远流长。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讲图书纸张、刻印技术的发展,如简帛、纸书、雕版印刷、官藏与私藏、图书目录学等;下篇主要讲中国经典古籍的编纂、刻印、流传概况,重点介绍了“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地方志”等大型图书的编刻情况和藏书现状,向读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书籍典藏和悠久的文史传统。  相似文献   

2.
卢秀丽 《图书馆学刊》2008,30(3):123-12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急需一部适应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根据少数民族古籍实际情况"因书设类",将《四部分类法》类目体系予以调整和扩充,使之成为统一规范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无疑是一条捷径。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书籍分类的实践,提出采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少数民族古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籍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把古籍比作书籍里的“酵母”,古籍文创就是书籍里面的“营养面包”。广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国家“让古籍活起来”的号召,开发古籍文创精品,使古籍以文创的新角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4.
吴格 《中国索引》2007,5(1):26-28
一、编纂缘起 古籍影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国人利用西方传人的摄影技术复制古籍底本,印刷装订,流布远近,因其具有雕版印刷时代图书复制所无法比拟的传真与便捷,遂成为近世古籍传播的重要方式,百余年来风行不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籍影印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繁荣,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典籍因“化身千百”而获保存并流传。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解题书目。本文在梳理其类目结构的基础上,阐述各级类目设置的特色以及在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分类目录中的地位,指出“书籍编”、“文书编”等类目设置和划分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欣悉《中国古籍总目提要》一书在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始筹备试编。但从各方面的报导来看,对这一庞大工程的认识和具体实施步骤,却有着许多不同意见,以下拟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己见。1“古籍总目”还是“现存”古籍总目从了解的情况来看(包括读已刊发的编纂计划及大纲征求意见稿等),所谓《中国古籍总目提要》,并不打算把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书都加以编目登记,而只是对现存古籍的一次系统书目清理。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我国大约有古籍八至十万种,虽然其数字并不精确,统计方法也不一样,但大多是对现存古籍的估计数…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普及古籍知识,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集中展示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古代书籍史展于6月11日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各古籍存藏机构使用的古籍分类法五花八门、复杂多样.本研究利用调研所得数据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成因,并通过综述20世纪以来的古籍分类研究进展,揭示了迄今尚未诞生一部统一的中国古籍分类法的原因,希冀有关专家能结合当下中小型图书馆古籍分类的现实需求和“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检索需求,合力编纂一部统一的具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中国古籍分类法.  相似文献   

9.
农史专题资料自动编纂系统的构建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史专题资料自动编纂是古籍智能化整理与开发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稻”、“麦”、“豆”、“棉”、“麻”为测试主题,对包括《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在内的10部重要的农业古籍,共2432篇文献,约93万字进行自动编纂效果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得分良好的自动编纂结果占到了72.2%。  相似文献   

10.
雕版印刷术大规模使用之前,古籍多是以抄本方式流传,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写本时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后,印本图书逐渐代替抄本成为古代书籍传播的主要形式.之后的千余年,抄本继续处于与印本并行的状态,其文物、文献及艺术价值依然被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刻本时代的抄本古籍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挖掘抄本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12.
动态·资料     
国图举办连环画展8月22日,“‘小人书大天地’国家图书馆藏中国连环画展”在国图开幕。展览展出了从明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500余种连环画,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连环画的产生、发展过程。参展连环画是从国图收藏的4万种连环画中精选出来的,包括线描、素描、水彩、木刻、漫画、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展览期间,国图还举办了免费的“中国连环画艺术鉴赏”知识讲座。——摘自2006年8月24日《中国文化报》我国已完成3/4少数民族古籍的编纂与出版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已编纂并出版了总数3/4的民族分卷,所有民族卷的出版预计2008年完成。它将…  相似文献   

13.
陈鸿亮 《图书馆》2023,(6):99-111
“刻地”是古籍版本著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历史源流、中外学者论述、古籍编目标准化、学科发展等角度论述了著录“刻地”的必要性,参考四川省11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数据和《中国古籍总目》的抽样数据,统计了其中的“刻地”著录比例,了解了当前古籍编目中“刻地”著录的实际状况。文章以清代四川刻本为实例,提出鉴定与考证“刻地”的具体方法,并对考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因素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黄威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2):131-134
古籍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合称的现象。古籍合称一般由表合称古籍数量的数词与表合称古籍共性特征的文字两部分构成。其中,数词往往与该合称统摄的书籍数量一致;表共性特征的文字则为其统摄书籍共有属性的高度概括,此属性既可以是古书的书名用字、内容属性、外部特征、作者信息等客观内容,也可以是命名者的主观判断。合称在形成之后一般比较稳定,但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指称对象叠加或改替的现象。古籍合称具有方便记忆、易于称引、强化语义的功用,在书籍出版与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古籍”有广狭二义论古籍,顾名思义是指古代的书籍。对于“古籍”的内涵概念,很多人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古籍”(书册形态:这里是指书的外部形状或装订形式。笔者注)。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受传统和习惯的影响。因为我国现存的古籍的装订形式多半是线装本,因此,人们习惯上把“线装书”作为“古籍”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
《云南图书馆》2010,(2):F0002-F0002
6月11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云南省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古代书籍史”举行开展仪式,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友仁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7.
李士娟 《历史档案》2015,(2):130-134
《四库全书》是由清政府组织一批学者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对乾隆朝以前历代典籍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同时也销毁了大量的古籍。在《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缮写数部并且已经分贮各阁之后,依然检查出有的书有"违碍字句",而再行撤毁、抽毁了共11种书籍,这就是《四库全书》撤出本。但这些书籍撤出后并未完全销毁,仍留存下来10种存于故宫博物院。从其版本看,应是从不同阁中撤出集中到宫里,准备销毁的。这些书籍原存方略馆,故宫博物院成立后,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与古代档案文献编纂 (一)古代“文化”的理解 中国古籍中(主要指儒家经典)的“文化”,是指诗书礼乐、政治制度、道德伦序,以及成为礼俗的一整套观念和习俗。古人还往往把“文化”指作封建王朝所施行的文治教化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索引小识     
近代以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潮的强烈影响下,我国文化出版界不少人士积极探寻提高学习与科研效率的的途径,索引的研究与编纂有了很大的发展。1930年,燕京大学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开始编纂中国古籍的多种索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在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文献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献和人们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摧残。文章系统介绍了乾隆借编纂《四库全书》之名,而大兴查检、禁毁图书之实的全过程,同时也指出书籍能否流传,完全在于书籍本身之价值,封建专制者“寓禁于征”的愿望只能是—厢情愿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