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爱玲一生熟读<红楼梦>,盛赞<海上花列传>,并且有意识地从这一传统中汲取创作所需要的资源,使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她的长篇小说<十八春>中,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写法上,张爱玲有意识地模仿<红楼梦>中灵活变换的人物视角并以之代替西方现代小说较为严格的单一人物视角,具体表现为该篇小说开头部分所出现的"叙述跳角"和人物容貌描写上独具匠心的布局方式.第二、在道德问题上,<十八春>从个人对于家族的责任义务与对于情欲的适度克制这两个方面分析人物的品行,尤其强调前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褒奖一切对于家族生计有所贡献的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道德保守倾向,这也显示出与<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相一致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拉摩的侄儿>从道德、历史、历史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三个层面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通过这种二律背反,小说深刻地表现了恩格斯所赞赏的意识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了它们的产生与消失,前进的与后退的变化.<拉摩的侄儿>之所以被誉为"辩证法的杰作",主要就在于它表现了道德与历史的这种深刻、复杂、相互作用的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3.
铁凝小说<笨花>的故事背景是一个乱世,但小说并没有写乱世出英雄的传奇.在对九十多个人物群像的塑造中,着力表现世俗烟火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笨花村人们内心的道德秩序,从而给读者更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哈葛德的小说Joan Haste在晚清被译入中国,有蟠溪子的半部译本<迦因小传>和林纾的全译本<迦茵小传>,这两个译本引发的争议均围绕译本道德话语展开.依照广义修辞学"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人的精神建构"的分析思路,对勘原著和译本,对<逛茵小传>中的道德话语关键词"孝、义、恩、礼"进行描述分析,进而从译本核心修辞形态及其成因切入,审视19世纪末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语境下的林纾,如何通过译本的修辞设计回应西方话语、重构译本的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作为对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再挖掘的理性反思的"最成功"的作品,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白鹿原>在超越了时代同类文本的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的限制.<白鹿原>对儒家人格道德模式只评不判或无力判决,并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建树,同时,在处理两代人的关系时有扼制新生代生命力和创造力之嫌.小说在反思和构筑中的无序性导致它不可避免陷入了迷蒙之阵.  相似文献   

6.
<古巷道>是黄石矿冶文学中一部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在小说文本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矿区农民起子等人"盗宝"传奇故事的讲述,生动再现了新时期矿区人在物欲驱使下人性的异化和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屈的抗争.小说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性的道德评判和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朱金萍 《文教资料》2008,(19):87-89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论语>对于道德主体自身发展有着深刻而详细的阐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论语>对于道德主体自身发展的理想绘制,而这个道德主体的最终实现体现在内在心灵"仁者爱人"的自觉建构和外在"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两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道德天平     
盛可以的<道德颂>或许并不是在非议公众道德.她更像是在"开脱"--为一段爱情. 首先她是站在一个讲述者的身份上来塑造主人公形象,这本身就在道德的天平上无意中加上了"感情"的砝码.通常来讲,一个与有妇之夫发生不正常关系的女子本该受到公众的谴责与道德的非难.  相似文献   

9.
《大唐新语》的价值取向与文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新语>是一部现实主义笔记体小说,以其鲜明的道德主题和强烈的作家主体意识,反映出有唐一代文言小说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3月21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和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学者举行座谈.这里刊发其中四位教授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1.
嵇建平 《文教资料》2008,(12):19-20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其小说在中国的影响深远,很多学者都对其人其作做了很多的探索研究,尤其是<吉姆爷>,一直是国内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但很多评论家总是把研究视角定位道德探索而很少从人性这一视角入手,对人性中的瑕疵弱点进行了挖掘与思考.本文从人性探索入手,结合康德、苏本华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吉姆这一人物的人性进行探析,发现吉姆像许许多多追求理想的人那样,表面上看他是在追求道德高尚,实际上却是糜烂于自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呐喊>、<彷徨>重在表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其吃人的手段就是社会舆论.而社会舆论的吃人力量在小说中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因此,只有理解了这两部小说集的场景描写,才能真正理解鲁迅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健 《班主任》2005,(2):8-9
一、道德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道德信念即"深刻的道德认识与强烈的道德情感的有机结合,与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道德观."(见<教育大辞典>)道德信念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道德概念是学生所掌握的道德知识以及规范自己言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就是系统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概念.与一般形态的道德概念相比较,道德信念是一种与学生的道德需要紧密相连,并伴随着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的道德概念.如,学生甲和学生乙在集市上看到小偷行窃.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经典的诵读实践。良好而扎实的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一、经典的选取标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从先秦诸子经典,到汉赋,魏晋文章,乃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小说等等,皆可称之为经典。学生诵读何种经典才能有效提升道德品质?1.选择标准:以富含道德能量为宗旨,以中国文化道德元典为母体,以中华根文化为源头2.经典的选择以"四经""一书"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语·班级生活是儿童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是儿童体验社会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其社会化发展、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班级生活的道德性直接影响儿童德性的养成和发展。学校只有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班级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  相似文献   

16.
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丹尼尔·德隆达>是处于创作巅峰时的一次大胆创新.艾略特第一次将对犹太民族的同情心和更为宏大的历史、政治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提升了小说的道德主题.小说中精湛的心理分析、象征主义的运用、反传统的叙述方式和开放式的结局等实验性表现手法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现代性.<丹尼尔·德隆达>的成功预示着艾略特的小说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继陶宏开为孩子沉迷网游"炮轰"陈天桥的风波之后,如今又有著名哲学家黎鸣在一次关于"中国人的道德现状与道德教育"的谈话现场,愤然批评去年的中国首富陈天桥,网游<传奇>再次成为抨击的对象.抨击者的观点依然是:陈天桥和他普及的<传奇>,对中国青少年一代近年来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负有责任,陈天桥应当反思.同时提到的"道德沦丧"这样触目惊心的形容,也获得了网友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一种与伦理、道德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样式。小说所叙之事既包含人物的道德反应,也反映着作者的道德立场与伦理态度。论文批评了小说道德修辞中的道德冷漠与道德狂热病象,认为小说家在展开叙事的时候,应该有自觉的修辞意识,以求对读者的精神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其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及隐喻表达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亨利勋爵是当时维多利亚时期伪道德的解读者.主人公道连·格雷依据其诱导躬身实践他的教条,是现实生活的代表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丑的揭露.画像是艺术家贝泽尔关于美的理想即艺术,它曾被现实不断篡改,生活与艺术一度交换了位置,最终的"逆转"表达的是作者的美战胜丑、艺术战胜生活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日:"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