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的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语文悟性,即是对语文信息的分析力和理解力,是对语言和话语的悉心会意和敏锐直觉,  相似文献   

2.
3.
学语文,就是要知道某一特定的人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说的话写的文的意义,要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好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要“知意达义”。只是这“意义”不是别人给的,不是靠死记的,而是靠“悟”出来的。靠背熟、记牢的这些不是真正的意义,这些只是字典上的公共的“意思”、“思想”,人活着追求的意义是个人的、独特的、充满灵性的、有血有肉的,是人的精神。对语文来说重要的不是学哪一些知识,而是学怎么把话说好。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大概就是这个意义上说的。这不是说知识不要学,不重要,而是说知识是学不完…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就是要知道某一特定的休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中说的话写的文的意义,要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好自己在某一特定的场景所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要“知意达义”。只是这“意义”不是别人给的,不是靠死记的,而是靠“悟”出来的。靠背熟,记牢的这些不是  相似文献   

5.
悟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指导,把学生的悟性充分培养出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方式。科学的方式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方式,而审美的方式是一种直觉的非理性的整体把握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一种审美直觉的方式,即“悟”的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更着重于对语言应用的学习以及对语文人文内蕴的吸纳,而不着重于对汉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却是一种分析式的阅读模式,把一篇篇的美文支解成一道道习题,使文章生命力丧失殆尽,也使学生在烦琐的分忻中迷失了语文学习的方向,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悟性培养阎一飞薛秋江“悟性”在文艺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近似于“灵感”的心理现象。它时常活跃在审美、艺术创造以及一些偏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它是指某一瞬间,对生活、对事物突然有所感悟,是一种灵性的表现。换句话说,它是头脑中已储存的信息与新信...  相似文献   

8.
悟性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悟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读而有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无疑处设疑,创设情境,适当点拨.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实践和知识是产生智慧的土壤,但同时又是阻碍智慧产生的枷锁。”有人读书越多变得越聪明,也有人读书很多却变得很迂腐。究其原因,在于是否有悟性。悟性是一个人具有把知识变为己有,进而发展成创造力的根本能力。职高的语文学习更多含有辨析力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运用,写作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和思辨能力,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悟性的培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文"悟性"?查字典可知,语文"悟性"就是指对诗文或客观的景物或人事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认为,悟性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是语文能力中的最根本能力。语文学习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这就是悟;透过事物表象,探求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也是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更是悟。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那么,如何培养阅读中的悟性呢?  相似文献   

13.
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且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阅读能力的大小。那么,如何培养阅读中的悟性呢?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4.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悟?灵光一闪,茅塞顿开,叫悟;透过事物表象,披求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也叫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叫悟。总之,悟是人脑对  相似文献   

16.
悟性问题是新的教育理念下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悟性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悟性的三个途径:广读多背;相机诱导;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悟性是不同于理解力的一种心理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悟性,学习语文亦然。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课文其语言层面含有言外之意,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丰厚的意蕴。鉴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应大力倡导悟性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悟”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悟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具体步骤:其一,进入文字描写的形象世界或心灵世界作真切的体验;其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领悟课文的内涵,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文讲究"悟性",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悟性进行了阐述,具体为:朗读课文,增加悟性;拓展想象,升华感情;鼓励质疑,发展思维;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郑毅 《教育》2007,(1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有序性与随机性,把握思维活动的多样性,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统一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综合地加以应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悟”出作品的内涵,“悟”出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