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学报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这个条件下,要明确物保护的目的,正确处理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深入探讨和实践,为物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者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经济效益,这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效益与劳动力价格变化方向一致,按劳分配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的商品性和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并不产生剥削、雇佣劳动和不平等,因为这一切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力的商品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受按劳分配规律的决定并服务于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的转型给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观念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也同样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本文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探讨文学的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只有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生产的一切产品的价值,都内含有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当然具有商品性质。从我国的劳动分配原则来看,货币工资制度的按劳付酬,指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之前确定。有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会动摇工人主人翁的政治地位,这是没有分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整体公有,而不是主人翁个人的实际拥有。劳动者只有以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才体现出主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力商品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说,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的事实存在着。关键词##4劳动力;;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教育已面向了市场。中专教育发展必须调整专业结构 ,转变办学模式 ,开辟学校与校办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同时根据地区特点进行校际联合办学或合并升格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以及改革课程体系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化矛盾,体现在生产形态上,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矛盾;在产品价值上是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在化与市场的关系上表现为化的非商品性与化产品的商品化矛盾;在化类型上表现为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应当是一片思想净土,文学陶冶年轻学子心性的良剂,文学类的校园期刊是莘莘学子们尽情挥洒才情的伊甸园。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的《表达》和复旦大学的《北辰》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当下校园文学刊物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存在论文艺观与解释学文艺观的相互依存性:文艺本质用存在去解释,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则是去解释其中的存在。这也就是解释学的循环结构的体现。海德格尔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文艺观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群体、社会和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人的类存在的不同条件和性质.群体存在是人的类存在的原初形式和普遍状态,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中具有基础性和发生学意义;人的社会存在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的类存在的物质总和,它为人的总体性存在提供条件和基础,但是,其固有的矛盾直接导致人的本质无法根本实现;在历史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并由此构建了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人类共同体存在方式及其现实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存在     
当今社会处于生存意义匮乏的时代,学在今天要为生存建构意义,须充分利用诗性语言的抽象化,多义性和非独立性特征,以隐喻的方式创建意义,学隐喻的意义生成有几种规律,类同与抽象,聚合原则,曲折及张力,但隐喻容易被简化和固态化,疏远鲜活的生存境遇,因此隐喻性作品必须始终与具体的现实历史保持联系,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去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存和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体系中,实践无疑是其最根本的原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份重要理论文献里,马克思把这一思想阐释得尤为明晰。因而,对“实践”范畴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真正起点,也是全部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的根本性的基石。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逐步深化和现代性进程的加速,实践的内涵也正在不断扩展和拓宽,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这一范畴理解为“人类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这样一个水平上,而应当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这才是科学的和符合真理发展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前提,从实践与生存两个层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的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可持续发展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优势生存”与“优质生存”分别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主体对生命历程和样式的一种诠释和表达,“优势生存”伴随着人的历史发展外化为人的一种生活态势、生存理念或是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但它不应是人之生存的归宿,因为优势生存只是人发展的一种跳板或动力,只是人生命展开中的一个凭借,而“优质生存”则体现了对自我的一种反思与感悟,对自然与社会所持心态的和谐,以及对待他者所拥有的那份理解与宽容,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的难点之一,常出现在代数、数论、几何等问题中.就形式而言,又有如下若干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对人类产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生存年代。数字化生存更新了人的观念,实现了个人化、个性化的生存,也带来了新的生存困境。要解决数字化生存中的种种矛盾,适应数字化生存,最佳对策应该是塑造网络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博客写作是网络时代的新生活方式.许多人凭借博客网站大玩娱乐媚俗的写作游戏,但它也给人们提供了自由民主的创作空间.人们在博客中实现审美化的生存虽然艰难,但却不是没有可能.如能真正抓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博客将会成为人们网上诗意栖居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