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进化论的問題,又是遺傳学的問題。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人們討論过这个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消說,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对这个問題有不同的答案。問題的实质这个問題的实质是很清楚的,这里不是要討論現在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大家知道,現在是鸡生蛋,蛋也生鸡。这里要討論的是:地球上还沒有鸡的时候,是先出現鸡呢?  相似文献   

2.
示踪肥料     
在合理施肥問題上人們經常遇到这样一些問題:肥料施下去植物究竟吸收沒有?吸收了多少?哪些是吸收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哪些是从肥料中吸收的?吸收后都分布在植物体中的哪些部位?怎样施肥更有利于植物吸收等等。当这些問題不能得到准确圓滿的“答复”时,人們有时就設想:如果能把肥料带有一种特殊的記号,使它在土壤中和在植物体內的变化移动,可以随时被我們觉察出来,那就太方便了。用什么东西作这种特殊的記号呢?当示踪原子被应用到肥料研究中以后,这个問題就基本上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是男的,而妹妹却是女的呢?”孩子們常常向做爸爸媽媽的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短文主要是从細胞遗传学的角度来談談这个問題,或許对理解这个問題会有一些帮助。 X与Y之差細胞遗传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性別正如許多动物一样,主要是由染色体决定的。染色体是細胞核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东西,它能被碱性染料着色,在細胞分裂时期看得特別清楚,是傳递遺傳性的主要物质。人的染色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量关系和数量計算的劳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計算的劳动也日益繁重,这就促使人們去寻求摆脫这种劳动的工具。算盘和各种各样計算机械的发明,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輕了人們的計算劳动。但是,它們仍然不能滿足現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于向宇宙空間和微观世界,向极高速度和极短暫物理过程的进軍,使人們面临着解决极为复杂的計算問題。这些問題中的計算工作有的是一个人用毕生时間都难以完成的,有的則需要在无法思議的短暂时間里完成,以便在运动过程中及时地判断和进行控制。要解决这些問題,只有利用奇妙的电子計算机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治病为啥不如灭虫效果大在使用化学药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問題:为什么用药杀虫效果大,而用药治病就不那么見效,这是什么道理? 要了解这个問題,就需要知道原来害虫与病菌不一样,我們現在使用的杀虫药与治病的药,其作用、性质也不相同。我們知道,极大多数害虫是在植物体外进行为害活动的,一經人們发現,及时噴撒杀虫药物,如666、滴滴涕或有机磷剂1059等等,当它們沾染上了或吸食了这些药物,就会中毒而死。而为害农作物的傳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和病毒两大类寄生物浸入农作物体內而引起的。可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  相似文献   

6.
生命起源這個問題,永遠是引人深思的。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也不相同:但是圍繞着這個問題,却始終展開着兩個不可調和的哲學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尖銳的鬥爭。生命的起源,是生物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很久以  相似文献   

7.
在公元2000年时,人們将怎样閱讀报紙呢?南斯拉夫“現代技术”杂志报导,它正在考虑这个問題。据这个杂志的意見,公元2000年时的报紙将是一个手掌大小的塑料小匣。在小匣中有一个孔眼,从孔眼中可以看到纏在卷线軸上的細絲带。这种絲带也是用塑料制成的,它細得在小匣中可以容納下三百多公尺。人們取得这种“报紙”后,就把它装入一个像大匣子一样的特种机器里。在特种机器匣的  相似文献   

8.
谈近视眼     
近視眼是一种很普遍的眼病,它給人們带来了不少麻煩和苦恼。人为什么会患近視眼呢?它有什么防治的办法呢?这是大家关心的問題。要談这个问題,必須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有个认識。一架天然的“照相机”人眼的构造很象照相机,它能够把外界景物反映到我們的眼內。眼睛的最前面,是个象玻璃那样透明的角膜。在角膜后面有层棕色的膜,叫虹膜。它含有大量的色素,起着遮光的作用。由于色素含量的不同,虹膜有各种不同的顏色,例如我們的虹膜是棕色的,而白种人的虹膜多半是藍色或天藍色的;虽  相似文献   

9.
1864年春,一天,法国科学院在巴黎大学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科学討論会。参加这次会議的不仅有知名学者和年青学生,而且还有当时的社会名流和王公大臣。蜂涌而来的听众把大学的演讲厅挤得水泄不通。是什么学术問題引起人們这么大的兴趣呢?原来,这次会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重要的科学争端:生物是否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間內,从沒有生命的物质中突然地自生出来。离奇的天然自生論关于这个問題,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是在不同时代,人們有不同的看法。在十九世紀中叶以前,人們对世間万物来源的解釋,除去宗教上的“上帝造人和万物”迷信說法外,最流行的看法是所謂“天然自生論”,认为活的生物可以在一个极短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人們常說,魚是海中宝,全身无废物,如果加以綜合利用,就能得到許許多多貴重的产品。然而我們从市場上买了鮮魚回来,总是去头去尾,拋弃內臟,不但給城市的清洁卫生工作增加很多負担,而且造成了很大浪費。究竟怎样才能做到魚的綜合利用呢?为了了解这个問題,不久前,我訪問了上海魚品加工厂。  相似文献   

11.
从“桑麻”談起“豆棚瓜架下,閑話桑麻”,这句古老的話常被人們用来描写农民們一天辛勤劳动归来,在休息时闲談年成的情景。讀者們可曾想过,为什么以“桑麻”二字来代替庄稼?原来,在遙远的古代,我国人民的穿衣問題仰賴于絲和麻。棉花是后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发展     
地球在宇宙之中,只不过是滄海中的一粟;在太陽系的9大行星中,它也仅占一个不大不小的位置。太陽系本身也不过是銀河系的一个普通成員而已,而在銀河系之外,又还不知道有多少星系!虽然如此,对我們来說,地球却比任何星体都重要,因为我們正是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着,我們对它特别地关怀,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地球是怎样生成的?它的内心是怎样的?这些問題,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引起人們很大的兴趣。从前的人,因为限于科学水平,碰到不可理解的問  相似文献   

13.
我們的行星存在已有多少年呢?甚麽時候在地面構成了山嶽和海洋呢?這些問题從古以來就引起科學家的興趣,但是就是今天的科學,也不能作出完全正確的答案,這是不足怪的,因為它們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怎樣來確定地球的年齡呢?最早,人們企圖利用沉積物在海洋底沉積的速度來計算,後來又試圖用溶融液態的地球冷却到現在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來测定。不同的方法就得到不同的結果:由八千萬到十萬萬年。當時的人們還没有考  相似文献   

14.
点点滴滴     
月球和雨气象学家早就知道,暴雨經常发生在滿月或者新月的时候。这是不是偶然的呢? 不久前,两位学者——个美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分別对这个問題进行了研究。他們把多年来测量太阴月(月球連續两次通过同样的月相所  相似文献   

15.
一个值得研究的問題 血液里合有紅細胞(紅血球)、白細胞(白血球)和血小板。人类和一些陆栖高等动物血液里的血細胞主要是在骨髓里产生的。它們誕生后,就立刻进入血管,在全身川流不息地运动着。 紅細胞呈扁圓形,中部下陷。新生的紅細胞同“年长的”紅細胞是不一样的,大約要經过五昼夜,它才具有成熟紅細胞的形态。 紅細胞含有血紅蛋白,在氧气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核武器——原子彈和氫彈——的試驗,給人类帶来严重后果。在这一期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李德平同志,写了“反对核武器試驗”一文,从科学的角度,通俗地說明核武器試驗有些什么害处,为什么应該坚决禁止。怎样駕馭氫彈的聚变反应,来为人类造福,是科学家們非常关心的問題,这期封二上的“热核鍋爐”,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它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矿石收音机的时候,灵敏点的选择是一个麻煩問題。有个办法可以比較好地解决这个問題。这就是用多根触針代替原来的单根触針,来增加找到灵敏点的机会。具体办法是:找一些和原有触針差不多大小的漆包綫,用砂紙或砂布擦去漆皮,剪成二厘米左右长短的小段6~10根,再剪一根长度为4厘米左右的。断面要剪  相似文献   

18.
微小型电池     
电池早已不是什么新东西了。但是,当我們使用半导体收音机之类微小型电子装置的时候,接触到一些小巧灵瓏的微小型电池,还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微小型电池,与平常手电筒里使用的电池相比,除了尺寸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它們的构造和原理有哪些突出的地方?哪些方面需要使用微小型电池呢?下面我們就来回答这些問題。  相似文献   

19.
對國際戰略背景和港臺問題(涉及復雜的國際因素)作冷静的戰略性、務實性、創造性的分析和思考,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突出特點(該卷中談到國際問題和港臺問題的約佔三分之二)。歷史從哪里開始邏輯就從哪里開始,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是70年代末至今在國際國内兩個轉型期中(國際:雅爾塔體係被打破,新舊格局轉换;國内:由“以階級斗争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由計劃  相似文献   

20.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未来的粮食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農業是立國之本,農業問题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大問題,農業問題中的糧食問题則是中國發展的根本之根本。“民以食為天”,“有糧则穩,無糧则亂”,糧食問题始終是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但我國目前的狀况表明,我國糧食問題的前景不容樂觀。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莱斯特·R·布朗在《世界觀察》1994年5期上撰文論及中國的糧食問題及其未來面臨的難題。12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吃飯”問題還须及早地警示。為此,我們請貢光禹先生將該文摘譯出來,副標題是我們加的,供大家參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