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初中《几何》第二册)设计者:包头市郊区四十六中 李福元  教学内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教学背景:本节几何课是学生刚学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之后的第一节课。上好本节课,使学生掌握(ASA)至关重要。所以要设计好本节课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语:教师出示预制的三角形教具。问:同学们,请看我手中的三角形,分Ⅰ和Ⅱ两块。要求某同学拿其中的一块样子,剪出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选哪一块?生:有的说拿Ⅰ块的,…  相似文献   

2.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这里将学习如何寻找、构造、转换等诸多数学基本技能,之后学生将遨游在一个全新的自由思维的学习时空里.现行教材把全等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分成3节,认识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内容 ,说教材。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143页———145页的三角形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 ,学习了本单元角的分类、垂直等知识的情况下安排的。作为边数最少、稳定性最好的多边形———三角形 ,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2 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  相似文献   

4.
1 说教学内容1.1 教学内容及包含知识点(1)本课内容是初中几何第二册第四章《四边形》第三节《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一课时.(2)包含知识点:①概念:平行四边形及两条平行线问的距离.②定理: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定理2、及推论.1.2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本课内容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课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作铺垫,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县迎来省里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家队伍,为我县的"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进行课堂教学诊断.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这次诊断活动中,我讲授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第四课时———边边边.这节课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SS"及运用.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续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两角相等、两线平行的依据.因此,本小节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深入解读说教材 《百分数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P28~29页内容.由于百分数在生活中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是本册教材一节重要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由4个知识点构成:《百分数应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004年第1版)的教学内容。我(指陶银华,下同)执教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是本校内部教研时的一节公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的。我根据教材,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探索和交流.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训练了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累了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144B组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三角形全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9.
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我发现课本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只有五条:SAS、ASA、AAS、SSS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公理HL.但SSA(即指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我仔细阅读课本,发现人教版《几何》第二册第41页有这样一个例子:如图1,在△ABC和△ABD中,已知AB=AB,AC=AD,∠B=∠B,显然它们不全等.这说明满足条件“SSA”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对此,我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渗透方法教学,凸显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结论的得出及规律的产生过程,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工作表,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果有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60度的角,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大家动手…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问题,就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必要的。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2)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通过割补,渗透图形转化的思考方法,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载体是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依靠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的."全等三角形"中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读教材,整体上把握全等三角形一章的知识结构、具体安排;明确这一章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二课时)课例: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许盈点评:西安市西电高中战维华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贯穿三角形全章的一条主线.这是由于: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几乎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疑"出一个新问题——"三角形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分类"哪个先教在调研活动中,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82页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片段回放:师:同学们随意拿出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倡导通过“过程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的内容,它是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命题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时会经常用到;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采用的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对认识数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通过分析火山地震等现  相似文献   

17.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是《图形的全等》,本章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全等这节内容时,紧扣课标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关注中考对于全等知识的考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做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凯 《湖北教育》2010,(4):38-40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属于三角形的特性,教材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是几何证明中证明方法的基本训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要学会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并能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同时这也是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由初一的几何课简单的点、线、面过度初二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不仅要灵活运用全等的判定,而且巧用一些线段证明全等三角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材P114复习题三的第13题中。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BC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此例从图中观察,思路不是很明确的。怎样将集中在两个等边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20.
<正>从几何证明的角度,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定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从几何论证的角度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材中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从画图的角度进行阐述.从画三角形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在某些条件下所得到的三角形是能重合的,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认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实践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能让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生满意.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