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30年,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跃升—建成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未来30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跃升一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在过去的20余年特别是近10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逐步探索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中国模式。展望未来,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就是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位一体的共赢发展。对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博士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的主题报告给予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现予刊发,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深入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于2009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校长大厦成功主办了“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产学研用,更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理念是先导,关键在落实。如何真正让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下去,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性、复合性、应用性人才,我们的政策需要如何完善,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010年12月21日,第四届北京国际教育服务行业峰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中国国际教育信息网主办。本着扩大教育开放、促进交流合作、推动改革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引入期、探索期、稳步探索期、创新发展期。为此,着重研究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与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置身于高等教育发展体制之中,也时刻受到以政策推动、标准规制、行政干预为表现的国家权力和以资源配置、经济杠杆为调节手段的市场力量的深刻影响,而人才、技术等学术因素是产、学、研结合的逻辑起点,因此政府、市场、学术也是驱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水平下,驱动因素作用及强度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种驱动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学术主导模式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是一个利益博弈、动态演进的过程,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通过"动力产生-动力传输-驱动反馈"三个环节发生作用,驱动机制存在于其中并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是国外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驱动机制的核心要件。美国"辛辛那提"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中国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驱动机制建设应在四个方向上努力:发挥政府主导角色,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化发展体系建设;坚持教育性原则,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化管理体系建设;拓宽保障思路,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市场化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激发社会责任,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化评价反馈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EECF)"于2012年7月5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这是教育装备行业内的一次"平等、合作、学习、交流"的顶级峰会。此次论坛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等19个城市的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蓝鸽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17个全国重点城市,珠海、苏州、佛山、唐山等28个知名城市的教育装备部门及学校、知名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是一种教育事实,因此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一番分析和探索就显得很有必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既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又是一个理论性的课题,研究它就是为了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沿着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前进,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被认为是解决高职教育瓶颈问题,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诸方共同形成有效的策略。同时,已形成产学研合作教育共同体自身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产学研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是教育、科技和经济的三者合作,它是一个国家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多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中国虽然早已开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但产学研的成果不大。因此,必须找出原因,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等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模式。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重视立法、完善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用性和有效性评估。  相似文献   

12.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3,(4):F0003-F0003
12月7日,由我校承办的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换届改选大会召开。本次参会代表来自于全国各地220多家高校、职校、企业。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当选为新一届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会长。新当选为副会长的我校陈文哲校长,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正式提出是在1985年的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织召开的全国首次合作教育研讨会上,此后.我国部分高校借鉴外国经验.先后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1991年.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先后有几百家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加,在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谋未来发展。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胡锦涛主席主持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宣布了中国加强同非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 2006年11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48个非洲与我建交国的官方代表团、40多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会议。这次峰会,是在中非友好合作深入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机制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这次峰会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相似文献   

16.
背景材料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友谊和团结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非未来3年合作进行全面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金秋十月,人民教育编辑部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主管部门将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终于杀青,由此将带来数学教材及教学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某些调整。为便于教师直接了解新课标修订的方向及精神,及时跟进调整日常教学,特将2011年峰会的主题定为“新课标修订与数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推动企业和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本文从软件产业发展、软件企业测试岗位出发,解析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软件测试专业产学研合作构建一种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瓶颈。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实现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现行状况及问题分析全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现行产学研结合从组织形式上基本可以概括为:自主开展和联合培养两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情况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加入WTO后产学研合作教育出现的多层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着重探讨了加入WTO后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