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酸碱化学的发展,酸碱概念也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的酸碱理论中,酸碱强度的含义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酸的特征是给出正电性粒子(H~+、金属离子等)、或接受负电性的粒子(分子、离子、电子对等)。因此可以定义接受负电性粒子或给出正电性粒子的能力为酸的强度,这种能力越强,就表明该酸的强度越大。同样,碱的特征是给出负电性粒子(电子对、OH~-、O~(2-)等)或接受正电性粒子(H~+、金属离子、分子等)。而碱接受正电性粒子或给出负电性粒子的能力就是碱的强度。如果这种能力在惰性溶剂或在气相中测定,得到的是酸碱的固有强度,而实际上,酸碱反应多在溶液中进行,溶剂化了的酸碱的强度称为表观强度。酸碱反应本质上就是正负粒子的结合或给出,我们就可以从酸碱自身的电子密度、空间效应,成键轨道等方面分析酸碱的强度。若酸碱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还必须考虑溶剂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碱滴定可行性的经典理念是以终点误差为根据,以弱酸的平衡浓度Csp和离解常数Ka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并把CspKa≥10^-8作为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根据终点观测误差推导酸碱滴定可行性才有实际意义,即根据平衡浓度Csp和酸与碱之间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来表征酸碱滴定可行性.相应地,表征酸碱滴定反应可行性的判据应该是CspKt≥10^6.  相似文献   

3.
Lewis酸碱理论(电子论)在有化学中应用广泛,利用它可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及某些反应的活性。通常的作法是把有机化合物看成Lewis酸碱的加合物,并使用软硬酸碱原则(HSAB原则)来判断,此原则的内容可概括为:“软亲软,硬亲硬”,所谓“亲”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软酸—软碱、硬酸—硬碱加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就无机化学教学中无机含氧酸的相对酸强度等问题,确立了一种含氧酸及其阴离子的相对酸强度的判据,在不知道Ka的情况下用这种判据来判断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水合Brφnsted-Lowry酸碱反应以及某些难溶盐在强酸中的溶解性等等,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酸与碱在有机化学中很多反应是酸碱反应,我们也经常用酸碱概念来说明和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反应历程,选择试剂和催化剂等,因此对酸碱概念需牢固掌握并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对酸碱的定义在发展中已有多种,这里只谈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多的两种酸碱概念。1.布朗斯特和劳莱的质子论.按这个理论,酸是能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碱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酸碱反应是质子的转移或接受过程。例如,氨和乙酸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H_3COOH+:NH_3(?)CH_3COO~-+NH_4。质子论把酸给出一个质子生成的碱叫原来酸的共  相似文献   

6.
[实验原理] 用滴加酸碱指示剂,通过视觉直接观察替代原来靠嗅觉区别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从而得出酯在有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在碱存在下水解程度大,在酸存在下水解程度小。  相似文献   

7.
判断Lewis酸碱强弱的标准主要根据形成酸碱加合物的稳定性及酸、碱取代反应进行的程度;通过找到影响酸碱强度的因素及测定Lewis酸碱强度的方法,可使Lewis酸碱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盐类水解的难点,我认为主要是盐与盐的反应。在什么情况下是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情况下才是盐的水解反应?盐与盐反应大约有六种情况。不把这六种情况一一加以分析,学生在遇到盐与盐的具体反应时,往往还是把属于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写成水解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却写成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至于对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只要讲清成盐的规律就行了,学生根本不会涉及  相似文献   

9.
<正>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酸和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对酸碱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对酸和碱的系统研究是近两三百年才开始的。随着对酸碱认识的深入,化学界先后形成了诸多理论,如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Cady-Elsye酸碱溶剂理论、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Lewis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理论等[1]。中学阶段对酸碱的教学主要基于酸碱电离理论展开,其实酸碱质子理论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0.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酸碱质子理论可分析分子结构对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及强弱的影响.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定性比较受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主要元素电负性、主要原子杂化状态及分子内氢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过渡金属催化的苯硼酸与卤代苯之间的Suzuki和与羧酸衍生物之间的Suzuki-Type偶联反应是构建C-C键的两种重要反应.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其中用水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了增加水相中有机底物的溶解度,促进反应的进行,近年来水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进行的Suzuki和Suzuki-Type反应被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尿素络合酸碱“滴定法”测定从煤、柴油碱碴生产的环烷酸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并与尿素络合“重量法”进行了比较,“滴定法”比“重量法”操作简单且操作耗时少,而精确度比“重量法”有所提高.该分析方法当环烷酸中脂肪酸的含量为1%~2%时,相对误差不大于6%,变异系数不大于5%;当环烷酸中脂肪酸的含量为1%~2%,而加标量为样品中脂肪酸含量的1倍左右时回收率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软硬酸碱的定义、分类、理论基础及酸碱软硬度的探讨,指出软硬酸碱原则对定量研究一些化合物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避开了电离理论关于盐的概念,突出了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的区别,强化了质子理论关于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并将其贯穿于缓冲溶液相关内容的始终,在本文研究中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思路显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6.
味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色素和类黑色素会带入麸酸中,因而需要使用活性炭对其进行脱色精制。文章研究了磷酸法颗粒活性炭对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孔径分布的磷酸法颗粒炭对麸酸中和脱色及酸碱再生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常规吸附检测项目探索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亚基蓝吸附值、高碘与麸酸中和液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未呈正相关关系。YL-600-2大孔径型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比YL-600-1高比表面积型的活性炭更适合用于麸酸中和液的脱色和酸碱再生;通过颗粒活性炭的脱色、再生模拟实验获得适宜的颗粒活性炭的孔径范围。以上结果对味精生产厂家进行颗粒活性炭替代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利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方苯甲酸酊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复方苯甲酸酊剂中水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方法:先用中和滴定法测定酊剂中两酸的总量,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酊中水杨酸的含量,总酸量减去水杨酸的含量即为苯甲酸的含量.经精密度实验和回收实验检测,该方法准确、可靠,并且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酸碱滴定过程中在不同滴定分数时的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建立了一元强酸碱、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及强酸滴定一元弱碱的滴定曲线方程,并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根据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反应率)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无机酸可以分为氢酸和含氧酸两大类,当前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对决定无机酸强度的主要因素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片面看法,其中有不少观点是自相矛盾的,这就给教学造成许多混乱。如果运用酸碱质子理论,根据酸根的质子亲合势的观点,不仅能够很好地阐明氢酸强度的变化规律,而且也能够完满地阐明含氧酸强度的变化规律,所以决定无机酸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取决于无机酸酸根的质子亲合势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