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神:天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社:传说中的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后来作为祭祀社神之所。《礼记》:“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祖:祖庙,奉祀祖先的宗庙。《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祀:祭,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祝: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  相似文献   

2.
汉字以形表义,甲骨文所呈现出的“兼义造字”,则是对这种造字原则的极致发挥。“且”以单个形体兼表“祖”与“俎”的本义“神主”与“属”.成为一对二的古今字,这是同步的形成过程。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来看,“且”以单个形体表示了含义丰富的概念.不仅反映了上古时期先民的思维特点,而且描绘了弥漫着礼教气息的生活图景,它是外部世界的映射,是先民高度的抽象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郑声”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孔子认为“郑声淫”,主张“放郑声”,是儒家“中和”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反映。本文针对孔子的“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分析“郑声淫”之“淫”的涵义及“郑声淫”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阐释孔子观点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淫”在先秦的一个常用义是“过分”、“过量”的意思。孔子说“郑声淫”是说郑国音乐在演奏的各个方面与古代先王“和适”的古乐相比,都显得过分、不正派。把“淫”释为淫荡、淫邪的情淫、色淫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说"杏"     
从象形、会意、形声上解说“杏”字,均会产生一些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考察“杏”在甲骨卜辞中的字形和用法,发现作为果名的杏借自作为祭事的杏。“果也”并非“杏”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项脊轩志》描写的生活内容本身并无新奇之处,但在表达上却堪称独步。姚鼐说:“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有风韵疏淡,此乃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文中“且何谓南阁子也”一句淡之又淡,实可玩味。  相似文献   

7.
"淫"在先秦的一个常用义是"过分"、"过量"的意思.孔子说"郑声淫"是说郑国音乐在演奏的各个方面与古代先王"和适"的古乐相比,都显得过分、不正派.把"淫"释为淫荡、淫邪的情淫、色淫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8.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与构造.下面就此谈谈看法,仅供参考.1含有“或”、“且”、“非”命题的判定 含有“或”、“且”、“非”词语的命题并非都是复合命题.如: (1)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2)若X>1或X<-1,则X>0. (3)X2-X-6的解是X>-2且X<3.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 (5)非本实数的零次幂等于1. (…  相似文献   

9.
“且”字本义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祭祀享奠这组词都有用物品供奉鬼神的意思。“祭”从甲骨文看,象手拿着一块血淋淋的肉。本义是杀牲供奉鬼神。供奉鬼神和“示”有关,《说文》“示,神事也。”故又加“示”成“祭”。《说文》“祭,祭祀也”。古人崇尚鬼神,相信人世的事是由上天、鬼神主宰的。认为鬼神能赏善罚恶,赐福降灾,所以古人特别重视供奉鬼神的活动。向鬼神敬献各种物品,祈求保佑,其中最主要的是用杀牲来供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说文》在解释“血”字时说“祭所荐牲血也”。可见敬神是要杀牲的。另《谷梁传·垣公八年》注“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史记·淮阴候列传》“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血食”,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杀牲,所以说“血食”,由杀牲敬神引申为杀,这时,它的宾语既是供奉的对象,又是杀的对象。如:《礼记·月令》“鹰乃祭鸟”,孔颖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会聚在陕西省黄陵县,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等祭拜辕黄帝。今年黄帝陵祭祖有两大变化:一是首次采用国家祭祀规格;二是首次采用“民间主祭人”的形式,增加了祭祖的全民性。祭黄陵的意义,在于表示我们“不忘本”。将祭黄陵提升到国祭的规格、增加“民间公祭人”等,则表达了同祖同根、官民共祭的意愿与诉求,扩大了祭祖的广泛性。对于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早熟的民族来说,祭拜黄帝陵有更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封建朝代的统治者们祭拜黄帝陵,是要公示皇权正统、天命所归。而进入近现代,由政府祭拜黄帝…  相似文献   

12.
朱熹在《诗集传》中将《郑风》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 ,但从内容上看 ,这部份诗并无“淫奔”迹象。朱熹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的“郑声淫” ,但孔子的原意不是指“郑声”的淫荡 ,而是指郑国音乐细而高的特点 ,“淫”字不是内容上的淫秽 ,而是就音乐形式不合传统“雅乐”的标准而言。“郑诗淫”之说实质上表现了身为理学家、文学家的朱熹在研究《诗经》时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3.
彝族俐侎人很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俐侎人有着古老而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俐侎人信仰万物有灵,在他们的观念里,荼是有灵魂的,因此要对“茶祖”进行祭拜,希翼得到“茶祖”的庇佑。而祭“荼祖”仪式又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彝族俐侎人独特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5.
释"岳"     
“岳”字的甲骨文形体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上方为重峦叠嶂状,中间为树状,下方为“火”。中间和下方两部分为燎祭仪式中用火燃烧树状。“岳”的字形上方表现了“岳”的高大的山的自然特点,而字形中间和下方用火燃烧树状则反映了在“岳”举行燎祭的文化特点。这样,高大的山义的“岳”和一般意义上的山状,则通过燎祭与否的文化差别在形体上区别了开来。  相似文献   

16.
《周颂·思文》是周代举行郊天礼时以后稷配天的乐歌。关于后稷配天的原因和目的,也即诗歌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德配”、“郊稷稀其祖之所自出”、“冬至郊”、“祈谷郊”、“献祖”和“耕藉而先祭后稷”等六种观点。经考察《思文》的字词含义及诗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此诗是春季祈谷郊天时祭祀后稷,颂其功德并祈求农业丰收的诗。  相似文献   

17.
释"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介”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介”是“从人”且在人形的两旁各有一小点的会意字,小点为火花状。“介”字的形体义为焚人时的火花状。“介”的发生背景是燎祭仪式中被焚之人所扮演的沟通天人的中介角色,其本义为“中介人”。进一步讨论了“介”在卜辞中的“求”义和“副”义的两种用法,梳理了“介”早期词义的发展脉胳。  相似文献   

18.
且未     
且未,即且慢、慢点、尚未之谓,现代汉语中已罕见。杜甫《咏怀古迹》诗:“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且未还,尚未还也,又《阆山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着青壁”。且未归,即尚未归。“且未”是潮语之习语,如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近两年来,可以说,每一个区县都行动起来了,对本区县课程改革进行了规划、提供了支持;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行动起来了,师生关系和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既要看到大家的行动,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且行且思考”,避免“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相似文献   

20.
《智取生辰纲》中有“且睡了,却理会”句,课本注曰:“〔却理会〕慢慢再评理。却,且。”先说“却”。此句中明显地有以后再论处的意思,因此课本在注“却理会”三字时注出“再”之意是正确的。但接着注“却”为“且”则不对(“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