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文坛劳模,范小青不仅多产,而且能够在创作上不断自我突破。她凭借小巷叙事成名,当小巷题材式微时,她及时地抓住了"新的现实",开始别开生面的官场叙事和温暖的底层叙事。尽管叙事类型迥异,但她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一些创作理念是不变的。因此,叙事流变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其叙事特征的成因和叙事流变的意义,可以实现从一个全新角度来研究范小青小说创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范小青以创作具有浓厚苏州地域特色作品而蜚声文坛。其作品的整体语言氛围极具苏州地方特色。其小说语言策略主要表现在“苏味”语感的营造和“絮语”语言的应用上。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技巧,使得范小青的小说文本在当代文坛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陈奕 《文教资料》2007,(7):124-128
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显示了他独到的“苏州情结”,写出了别人不能取代的属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小说具有恬淡,幽静,质朴、地道的特质。这种特质是与苏州文化的内质、苏州人的气质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相吻合的。本文试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地域色彩浓郁的环境描写、苏州文化的渗透与自觉呈现,从形式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苏州化”特色,并结合其“小巷情结”的缘起,来说明陆文夫“苏州情结”的感情依据及隐藏其中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范小青小说从文化和人性视角切入现实生活,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初的众多生活世相,特别是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动态,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城市及其文化精神的执著关注,对沈从文、汪曾祺一路创作精神利艺术风格的继承发展。但是,也形成了其善意关注多于深刻揭批的创作不足。  相似文献   

5.
范小青的小说充满了苏州特有的地域气息。她在自己的文学版图上描摹生活的本真,既有当下对城市生活的迷茫和困惑,也有对城乡之间差距的心痛与叹息。她的小说蕴涵着人物与时代、社会、历史的联系,并从中凸现出作者对地域文化精神的探求,对地域文化内核的审视,呈现出强烈的文化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娴 《文教资料》2008,(4):23-25
陆文夫,人称"陆苏州",他长期生活在苏州,从苏州小巷崛起,他的艺术世界有浓郁的苏州味,散发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苏州小巷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他就走到苏州小巷这里来了。他站在小巷的这一头,朝着小巷的那一头张望。噢,这就是苏州小巷,是拿光滑灵透的鹅卵石砌出一条很狭窄很狭窄的街来,像古装戏里长长细细的水袖,柔柔的,也有的时候有点弯,这弯,就弯得很有韵味,叫你一眼望不到边,感觉很深,很深。  相似文献   

8.
陆文夫几乎是专写苏州、专写苏州小巷、专写苏州小巷人物的作家,被誉为文学上的“陆苏州”,这种殊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其他人所不曾有过的,在整个文学史上也不多见。但是,就此认为陆文夫成功的秘诀是因为写了苏州,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其实,仔细地考察起来,陆文夫作品的“苏州味”并不那么纯正、突出。与鲁迅相比,陆文夫笔下的“苏州味”远没有鲁迅笔下的“绍兴味”那么浓烈、那么鲜明、那么令当地人感到亲切。苏州,  相似文献   

9.
苏州的小巷是很有特点的,幽深曲折,一条连着一条。幽深更深之处,往往有一座小桥。苏州小巷最让人流连,最让人念想的,是街河相傍的蜿蜒,宽宽窄窄,像姐妹,又像兄弟。姐妹与兄弟的最柔软处,就是小巷子里的桥。  相似文献   

10.
《少年月刊》2010,(4):19-21
我也曾到过许多地方,可是梦中的天地却往往是苏州的小巷。我在这些小巷中走过千百遍,度过了漫长的时光;青春似乎是从这些小巷中流走的,它在脑子里冲刷出一条深深的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苏州的小巷是极多的,每一条小巷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曾所住的小巷只是极普通的一条,但里面可谓"五脏俱全",一所小学,一间派出所,几家便利店,几个小摊头,密密匝匝的居民楼……全塞在这条极窄的巷子里了。  相似文献   

12.
谭亚新对苏州古城和悠悠小巷始终怀有深挚的眷恋,他常常通过富有个性色彩的童年视角,把一幅幅古城小巷的历史画面和现实图景交相迭现,奇谲瑰丽的神话传说又不时穿插其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温州举办的“当代中国文学高峰论坛”上,作家范小青讲了两个她所经历的真实故事。今年初,在南方各地发生罕见冰雪灾害的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范小青接到一个邀请,到苏州一个镇上参加当地文学社活动。艰难的路程,让她迟到了。然而,到了目的地以后,她吃惊地发现,会场上热气腾腾,30几位镇上的文学爱好者来了,他们中有派出所的,有银行的,有当地农民,还有外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情调苏州     
踏入这条古朴的小巷,脚下的青石板坑坑洼洼的,像是在和那茂盛的墨绿色苔藓一起,诉说着岁月对它的洗礼。小巷两旁,白墙黛瓦的房屋中,传来一曲宛转悠扬的苏州评弹。那低细绵长的吴侬软语和那轻快的琵琶声混在一起,组成了一首美妙的歌谣,似流水般轻柔,含着苏州古韵,流进我的心房,留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因为做这个对话栏目的缘故,我留心了一下国内作家(主要是小说家)的地域分布情况。以往我们总说江苏是个“文学大省”、“小说大省”,很快又意识到,其实在苏州这个小城里,就有不少极受关注的著名作家。特别是同上海相比的话,这一点尤其令人感慨。所以呢,今天就想从这个话题开始——你是否觉得苏州特别适合文学的生存?或者说,从你的经验来看,你的写作是否与你所在的这个城市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我与范小青、朱文颖都谈论过苏州,这次也想顺便听听你的“苏州观”) ●文学即是人学,人存在的的基本方式是身体的各种需求,简单地说就是吃喝拉撒睡。苏州是个鱼米之乡,又有吴文化的底蕴,这里有温情和精  相似文献   

16.
范小青的小说在新世纪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从小巷文学的温和柔美,转变为充满荒诞色彩的坚硬犀利。她的小说在情节、细节、语词等三个形象层面的构筑中,力图处处展示生存现实的荒诞性。小说人物为了保持自我身份,避免被荒诞世界吞噬,表现出了多样的荒诞世界观,可以说他们的荒诞行为实际上是他们荒诞思维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侯修圃 《山东教育》2010,(10):59-59
<正>一条普通的小巷,既不像苏州那种灰瓦白墙黑门,又不像杭州那种砖墙板门组成的小街,而是褐色花岗石墙带花棂的铁门,一座座洋楼构成的小巷,门顶上爬墙虎像蝴蝶扇动着翅膀翩翩欲飞。  相似文献   

18.
知青经历让范小青对民间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赤脚医生万泉和》中,范小青站在民间立场上,描写了一个赤脚医生万泉和漫长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村的生活面貌,表达了她对农村医疗问题的关注和对民间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叶弥作为新活力派的领军人物之一,1994年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1997年发表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成长如蜕》。她的作品描画着九十年代经济转型期的苏州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经济体制的改变带来了社会的转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新的情况。苏州已不再是恬静、闭塞的,也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影响。本文拟从社会转型时期苏州市井小巷小人物的多重困惑以及叶弥笔下女性意识的呈现方式来浅析叶弥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小说,其小说中的地域色调,不单指其所描绘的苏州秀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民俗风情,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更加内在和深层的东西。它是现代苏州人身上深层次地受到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渗透在苏州这一地域的人的心态结构中的某种精神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