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蒙学读本,一经成书便被广为推行,历经数百年,后虽有沉寂,但在20世纪末,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归又越来越受到热捧。诚信是《弟子规》伦理系统中之有机部分,其内涵与特色,足以解释作为童蒙读物,何以能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蒙学读本,一经成书便被广为推行,历经数百年,后虽有沉寂,但在20世纪末,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归又越来越受到热捧.诚信是《弟子规》伦理系统中之有机部分,其内涵与特色,足以解释作为童蒙读物,何以能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的童蒙读物是有特点的,一是用韵语编写便于记诵;二是高度概括篇幅适中;三是大都出自著名学者的手笔包括比较有用的自然常识和历史常识。这样的读物没有极渊博的学识是写不出来的。鲁迅就读过《鉴略四字书》,周谷城教授曾要求研究生背《三字经》的有关历史部分。当你要检索历史朝代和帝王顺序,又没书可查时,你一背歌诀,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童蒙读物不可轻视。兹就现有的材料作一简介,藉供参考。《三字经》 (宋)王应麟著,他是宋代有名的学者,这书原是一般的童蒙读物,流传广泛,特别是历史部分,被人称为“小纲鉴”,可说是学历史最早的一本童蒙读物,摘举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5.
蒙书的定义应该再严格一些,要研究其性质以及与民间读物、通俗读物的异同。在作性质判断时,要考虑当时人将其视为什么性质的书(《书志》的分类也是一种参考)。而且,即使确定了蒙书范围,也要区别蒙书与童蒙书,要从作者的意见出发,将童蒙书与非童蒙书区别开来。换言之,要区别儿童读过的书(如《孝经》《论语》)与儿童读物(如《千字文》《蒙求》),前者未必是童蒙书。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童蒙读物是其入门之基础。"国学热"的出现使得童蒙读物在教育中呈现出"热捧"的趋势,关于童蒙读物的研究也纷纷出现。通过梳理,笔者发现既有研究对童蒙读物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其概念、特点、内容、价值等方面,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据此能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摘要: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一项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教材编写经验价值以及文献价值,但在当下要辩证看待古代童蒙读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唐代李翰《蒙求》、胡曾《咏史诗》等作为诗体训蒙读物而流行于世后,咏经史之作就以其文史兼备、韵律优美、德识并重、便于讽诵的特点颇受学者、蒙师、童蒙的青睐。宋人在继承唐人的基础上,也创作了一系列的咏经史蒙求读物,泽被后世,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9.
《弟子规》是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它和《三字经》、《神童诗》一样,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孔孟之道的“童蒙读物”。《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生活于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据《绛州志》记载,李毓秀是一个“守师说不敢变”的腐儒,候选县丞。他生活的时代,是清王朝在所谓“盛世”的表面繁荣下危机四伏、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时代,是产生了进步思想家曹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撰辑的著名儿童启蒙读物。它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蒙童进行学习和品德修养方面的指导,曾被誉为是“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用的”“开蒙养正之最上乘”的儿童读物,对后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养成教育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此。对于《弟子规》中的童蒙养成教育思想,应予以足够重视、深入研究。使之为今天的儿童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有篇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老师为了拓宽思路,让我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套子”。许多同学便大举特举一些有关于拜金主义、种族歧视、教育弊端的例子,却没意识到我们自己早已陷入了身边的“套子”——读物对写作的束缚。既然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那么写作就是中学生的大事,而写好作文当然要多读,读物的作用便凸显出来。然而令人悲观的是:许多中学生对读物的选择实在是太不慎重了!普遍的现象是,不在少数的中学生手中捧读的不是《读者》、《青年文摘》就是《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哲思》、《格言》、《意林…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不但善于治家,而且知书识礼,从小学会了读、写、算。她读过“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列女传》、《幼学琼林》、《楚辞集注》等许多古书,而且都能解释。此外,《史鉴节要》、《瀛环志略》等简要的中国通史以及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知识方面的书,也经常涉猎。所以,当时有人讲:“朝廷如开女科,爱珠准能考取秀才。”茅盾五岁那年,母亲以为孩子该上学了,想让茅盾进沈家的家塾,但父亲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家塾的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教的内容都是《三字经》、《千家诗》这类老书,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出门听说书或打麻将去。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父亲受维新思想影响很深,要茅盾长大后走实业救国这条路,所以有些新的教材要让茅盾学习,而祖父是不肯教这些  相似文献   

13.
论萧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萧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因为他编纂了《文选》,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选学”。《文选》不仅是李白、杜甫、陆游幼年识字就要读的启蒙读物,也是人生的入门书,是子子孙孙都要学下去的重要典籍。不仅影响唐诗、宋诗和历代人的思想,还影响汉字文化圈和周边文化;世界编纂史上亦无第二个可以媲美的例子。而作为《文选》指导思想的萧统的文学观和诗学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进化论;(二)是文学价值论;(三)是文学审美特征论;(四)是“典”、“丽”兼容的中和美。萧统所有的文学观念,都是植根于儒家的诗学观和时代变迁、审美变化的交汇点上的。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2)
我为什么读起了少年读物——《小读者》自从与孩子接触到《小读者》杂志,我也成了你们的读迷,每期必看。有时还会带到单位看,同事都问我怎么看起了少年读物?我便向他们推荐《小读者》,不仅小孩可以看,成人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史学上,通俗史学历来受到重视,唐人写的《蒙求》,宋人写的《三字经》,明人写的《幼学琼林》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各种正史的"节要"读本以及清人编写的《纲鉴易知录》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通俗史学的范围。近代以来,用新的形式编写的各种通俗历史学读物,数量很多,发挥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家也注意到,长期以来,从史学发展上和理论上,对通俗史学作深入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近年出版的朱慈恩副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一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童蒙读物中,有这样的说法"三百千千",即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三字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相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5875号西夏文写本,应是一篇中原骈体文的西夏语翻译,文中充斥着来自中原史籍的大量典故,其汉文底本应该是唐宋时代官宦阶层的童蒙读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童蒙读物的国学经典《弟子规》在一些中小学中得到了普及并逐渐进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高等职业院校多采用早读课程的方式进行《弟子规》的教学,因早读课程时间较短,故《弟子归》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思辨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多媒体元素组合法就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弟子规》教学条件限制而总结出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传统童蒙经典读物遭遇"被删减"的情形渐成趋势。为此,网络坊间热议不断。这类不断引起媒体广泛宣传和社会强烈关注的公共事件,明显具有两重指向:其一,事件本身反映出这是一种"教育现象"。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其文明礼仪规范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梳理、厘析、总结我国古代儿童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对当前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有所裨益。我国古代对儿童的文明礼仪要求在《礼记》等典籍中有阐述,而更多蕴含在《童蒙须知》(朱熹)、《童子礼》(屠羲英)、《弟子规》(李毓秀)等童蒙读物,以及校规、院规如《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和家训、家书中(如《颜氏家训》等)。几乎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包括仪容仪表、语言称谓、行为规定、人际交往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