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一、二段写景,美点纷呈,学生容易品味领悟;三、四段写痛和悲,对"生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惑,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意图】本课以"读"来构建整个课堂,在"品、思、悟"中,将"文言""文章"和"文化"的教学用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2  相似文献   

3.
设计依据: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这一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读懂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二、梳理本文情感脉络,全面把握本文思想内容。三、探讨王羲之的生命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梳理情感脉络,探讨王羲之的生命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对生死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讨。【教学关键】本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因此,在疏通文意后要  相似文献   

6.
设计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这一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诗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细读《兰亭集序》的前三段,我们会发现作者对兰亭之美景,兰亭之雅事都有细腻的体会与细致的描写。我们首先从事件的起因、景色空间的描写、感受之空间等三个层面对兰亭景象做一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简况】《兰亭集序》全文仅324字,却成为千古绝唱,奥秘何在?本堂课的教学完成之后,必须要使一般学生能感觉得这个问题不再成为问题。那么教师自己就必须首先对此有一番研究体会,在此基础上方能找准教学的目标落点,确立文本教学的价值核心。此文是书文俱佳的典范。首先,从书法上说,是"书圣"的平生绝唱,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书风及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与教学目标】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一篇古代散文。此文很能代表王羲之的散文风格,笔端富于感情,思绪万千,低回曲折,显而不露,深而不晦。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因此,我认为《兰亭集序》不可以按一般“古文”对待,在疏通字句、了解语意之后,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的学生在与古人的对话中认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  相似文献   

10.
[创意]:1.尝试课题“文言文四步导读教学法”一二两步,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做到读准、读通。  相似文献   

11.
[创意]:1.尝试课题“文言文四步导读教学法”一二两步,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做到读准、读通。 2.有利于落实新教材、新大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学习内驱力。 3.教学中恰当得运用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步骤,美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设计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久负盛名,全文仅325字,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一腔“质直尽言”(范文澜)的情愫,文笔清新洗练,道媚劲健,气韵生动,其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无不挥洒纵横,秀丽中透着灵润,自然中蕴着和谐,沉郁中显着放达。清代张习孔在其《云谷卧余》中盛誉王羲之文章“高古超妙”。总的来说,《兰亭集序》确实是一篇事美景美情美理美辞美的诗序。  相似文献   

14.
(这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疏通了《兰亭集序》的字词句,学生已熟读课文。) 一,课堂导入 师:昨天,我介绍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看到大家兴趣浓厚,今天我特地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拓本带来,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第1段,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理解文意,有助于培养语感。王尚文先生说“: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多读、熟读能将言语对象内化为语感图式。我国古代的文言跟口语基本上是脱节的,但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硬是在不太长的几年时间内基本上能让大部分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文言表情达意,这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古代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一奇迹,就是由于他们十分重视读,从而创造出了学生对于文言的语感。”古书记载:王士桢吟诵曹子建《赠白马王彪》凡数遍,继而…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高中语文课程中《兰亭集序》一文的教学设计应把握三点:一是在深入领会课标、大纲和教材编写宗旨的基础上科学地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二是在准确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解析课文内容;三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珍惜当下生活的心态,以及鉴赏书法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兰亭集序》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旧说中较普遍的是: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虽说是死生同一,寿夭无别是虚妄的,但究竟要“终期于尽”。因此,还是引流觞以一醉为妙。 解放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文选》(一九六二年九月北京第一版),亦避而不谈此序主题,而仅仅涂上了一点亮彩。说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是“有意义的”。但到底还是为旧说所囿,在题注中说,“文章里对老之将至,和人的年寿虽有长短,但终归于尽,发生感慨。就这点说,它的情调是比较低沉的”。(见该选本三三四页)而中师班现用《文选与习作》第三册教材(广东省小学教师进修中等师  相似文献   

18.
一、课文悟读《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这么两点:1.作者以简洁、素雅的笔调,娓娓动人的语言,描述了一次令人神往的朋友聚会。请想一想吧: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在那崇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一伙亲朋密友携手并肩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林外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真是人生的赏心乐事啊。不仅如此,作者所叙写的是一次规格很高的聚会:从人员上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从宴会的氛围来看,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相似文献   

19.
华佩君 《成才之路》2012,(23):11-11
教学目标:①了解兰亭盛会的背景、情形,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②背诵全文,掌握"修、期、次、致"等文言词义。教学重点:①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②背诵全文。教学难点:①了解作者由乐转悲的原因。②掌握文言多义词具体义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红楼梦里说到贾宝玉,有一回大伙聚在一块吃酒聊天,吟诗作词,很是热闹,然  相似文献   

20.
蒋德均 《教育评论》2004,(2):103-104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书”。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和欣赏,笔者从文化接受层面上谈一些认识和理解。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晋人的书法,唐人的诗,宋人的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颂的艺术瑰宝。晋人的书法又以“尚韵”而著称,这“尚韵”的特征既是书法美学的,也是人格气质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风气。所以,教学和欣赏该文应该首先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点横撇捺的线条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