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常见句式,但相比“比”字句的研究略显不足。通过对目前学界涉及到“如”字句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发现目前“如”字句研究总体上呈现出重共时句式研究,轻历时梳理研究;重句法语义研究,轻语用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整体存在问题有:(一)“如”字句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二)“如”字句的历时研究较为薄弱;(三)“如”字句语用研究相对薄弱;(四)“如”字句研究成果中缺乏深入性与创新性。并随后提出一些浅薄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近20年来(1990~2010)汉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检索,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汉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评述和分析。近20年来的国内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可分为早期和新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新时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如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向纵深拓展,研究对象侧重于在华高校留学生,研究方法以横断、静态研究为主,多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以小样本为主。文章还提出目前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仍存在着研究视角狭窄、应用理论单一、研究对象受限、测试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偏误主要包括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母语迁移、目的语迁移、教学和教材的因素等等。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是拟构了趋向补语考察项目的习得顺序,学者们还针对外国学生趋向补语习得情形提出了教学建议与对策。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偏误主要包括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偏误产生原因主要有母语迁移、目的语迁移、教学和教材的因素等等。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是拟构了趋向补语考察项目的习得顺序,学者们还针对外国学生趋向补语习得情形提出了教学建议与对策。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句式,除此之外,它在汉语的本体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写作目的在于考察留学生的习得难点,从而深入探讨比字句的类型,分类依据和特点,发现偏误类型和原因。“比”字句句式繁多,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会全都接触这几大类,但是会产生一定的偏误和回避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高三个阶段的日本留学生的比字句的应用情况,对六大句式逐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汉语“双宾语”概念自1920年由杨树达首次提出后,关于该句式研究至今已有90年,成果丰硕。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通论性研究、“史”论研究和专题研究。90年来,主要理论流派对该句式的结构、语义都进行过分析、描写和解释,研究越来越细致深入,然仍未形成定论,但却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夯实了基础,预测了动向。  相似文献   

7.
殷新 《现代语文》2014,(2):99-100
对外汉语的特殊句式一直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使"字句,研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使"字句与"叫""让""把"特殊句式;二是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全面分析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容易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归纳其偏误类型,分析其偏误原因,并指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字句是汉语中有独特功能的句式,对外国学习者"有"字句的习得情况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拟将"有"字句分为五种下位句式,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习者的正误用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习得顺序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自黎锦熙以来汉学界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文章仅就国内外与“把”字句语序有关的研究进行梳理,指出国内早期的“提宾”说及现代语言类型学背景下汉语SOV论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从4个方面对近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新词语的本体研究;新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新词语词典的编纂及其研究;几点看法,包括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当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近25年来泰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以VOSviewer可视化软件为分析工具,通过梳理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对泰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后认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模式单一、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实证研究、缺少对泰国国内语音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99~2017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会议数据库有关商务汉语的16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各年论文发表情况、研究对象分布情况、研究方法使用情况出发,概括了商务汉语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对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指出商务汉语研究的不足,以期对后续的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外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感知突显无论是对于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语言项目的习得序列。语言输入的哪些特征对学习者而言具有感知突显颇有争议,仍未得到明确地解答。词汇在句子中的位置、词汇长度、焦点重音以及目标形式在输入中的分布都被认为是影响感知突显的因素,但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验证。未来有关感知突显的研究,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以达到明确感知突显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一国两制"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就开始"一国两制"理论萌芽的实践和探索;国共第二次合作中,提出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与国民党政府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体制;在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上,提出在确立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社会主义、农奴制两种社会制度的体制;周恩来等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思路和设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萌芽;1957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讲话中首次形成"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是对周恩来的"一纲四目"的提高、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学界较为关注。笔者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角度对"比"字句近40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总结了"比"字句的研究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名称与词类地位、研究内容与理论框架、内部结构与分类、研究趋势与突破点等四个方面综述汉语属性词研究情况,并对相关现象和观点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语言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神经语言学及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构建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种新的理论和学说不断出现。本文在回顾近50年来二语习得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比”字句的句式义是谓词赋予两个同类事物在某一共同属性上呈现量级差异。典型的“比”字句的句法结构是“X比YR”,包括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客体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并具有“差比”的语义特征;非典型的“比”字句分别具有“胜过、等同、不及、极比、泛比”等语义特征,并且它们各自在句法结构上与典型的“比”字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语义性质制约着句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比"字句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点,也是民族学生学习难点之一。本文通过搜集到的学生的作业及作文中"比"字句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其类型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