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疯举子     
人物表: 范进:须生。范母:老旦。范妻:表衣。胡屠户:丑。乡邻甲(老)、乙(壮)、丙(青)、丁(少)。报录人。  相似文献   

2.
唐代落第举子出路主要有寻求入仕、回家归耕、经营商业、皈依宗教、隐居他乡以及从事教育等。唐代落第举子的出路选择,受到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思想观念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落第举子留下了大量落第诗文,袒露了应考落第后的心迹.研究这些落第文学,可以窥探这种科举热潮的现象后面应举人屡败屡战的社会原因以及落第举子应考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作者心理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现状、意义,是科技写作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代实行开科取士,朝廷选拔到治国英才的同时,也造就了庞大的落第群体。落第举子一再遭受失败的打击,心灵变得脆弱而敏感。每当节日来临,他们睹物遏景,总会把节日跟科举相联系。在寒食清明节时他们方逢下第,想起那象征科举登第的杏花开得正盛却与自己无缘,不由得见花落泪;中秋之夜赏月时,仰望一轮明月会更加渴盼蟾宫折桂;除夕之夜新佰年交接之际,难免感叹流年易逝而功名无成。他们在节日中生发出的这种异于常人的特殊感受,折射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远超其他历史制度。科举考试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重伦理道德的性格、根深蒂固的尊崇权威的心理倾向、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唐代落第文学发现,落第举子应考落地后,一方面表现为因科考失败而羞愧难当,羞于见亲人、朋友、资助自己应考的恩人甚至是不相识的陌生人,这种羞愧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露无遗;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朝廷及自己的怨恨。科举取士程序的不完善,无人举荐的无奈都滋生了落第举子内心的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8.
科举考试对民族心理结构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考试作为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影响深远,远超其他历史制度所不能及。科举考试对中华民族心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中华民族具有鲜明的重伦理道德性格、根深蒂固的尊崇权威的心理倾向、难以割舍的仕途情结、浓厚的重教向学传统以及凝重的倚重考试心理。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从学科意识的角度探讨心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对心理教育的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进行初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心理教育是一门性质特殊、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是一门由多学科交叉融合生成的且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主导学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如何使老人“康”度晚年是一个亟等解决的问题。此中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近几年对此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普及和深入。笔者就此综合四个要点,期望引起所有老年朋友的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不仅促进了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科举制的深远影响、科举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以及科举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世界价值,均促使科举学走向国际。当前,科举学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研究学者与研究资料、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等方面。未来,科举学国际化将逐渐从国内国际化迈向国际国际化.科举学将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性的显学。  相似文献   

12.
废科举对教育的影响可谓是利弊兼得。从利的方面看,废科举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带来了女学的兴起。从弊的方面看,废料举使得教育的普及失去了制度的推动与保障,并造成新式教育的贵族化倾向。废科举于其时的教育虽带来弊大于利的影响,但历史的脚步无人能阻,且废科举在开辟现代教育之路这一点上的积极意义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科举西传说是科举学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本文在综述科举西传说的由来的基础上,介绍科举制对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并论述科举西传说得以确立的根据。1570年至1870年间,主要用英文出版的涉及中国科举的文献远不止七十余种,在此之外目前至少还可以找到近五十种相关文献,总数当在一百二十种以上。在已证明西方考试制度是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原则借鉴过去的情况下,找到当时明确指出英美等国文官考试制度曾借鉴中国科举制的宝贵资料后,科举西传说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晋城所辖区域相对独立与封闭,这使得区域文化有着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晋城人吃苦耐劳,个性耿直。二是安土重迁,封闭狭隘。因为封闭,其文学发展缺少灵动性,更多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科举制度影响下科举世家的产生,以及在家学思想下所形成的文学思想与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曾短暂地存在于日本历史上,但不论是"贡举制度",还是江户时代的"学问吟味"和19世纪明治维新初期的"进士及第之法",都与中国及其他国家表现出种种差异,直到最后不了了之。日本以血统为核心的贵族制封建统治结构,以及日本人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民族性格是科举制度在古代日本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与科举制度擦肩而过的日本社会,实用主义教育兴盛、各种文化多元并存,在面对近代化浪潮时迎头赶上,率先进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与此同时,军国主义在日本社会泛滥开来,酿成二战祸端,这也与日本社会从来没有真正接受科举背后的文化传统深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9月7日-9日,第十六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教育考试研究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成功大学、东吴大学等40多家单位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式在具有西方特色的教堂——现天津  相似文献   

18.
金代科举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科举发展较成熟,实施时间较长,取士数量较大,民族歧视色彩不重,专门设有女真进士科,显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效应。它对文学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科举在金代文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与各民族、各阶层的知识分子的出处、命运紧密相连,对其生存方式、生活特点、人生道路和心理状态有着明显的影响,丰富了作家的生活内容;科举的盛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映读书、应举、典试、登第和贡院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的诗、文;科举考试在金代中、后期成为文学思想变革的杠杆,文坛领袖们利用主文取士之机扭转创作中的不良习气,倡导健康文风,收到明显成效。但是作为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金代科举有双重意义,对文学既产生过积极、有利的作用,也带给它不少消极、有害的影响;既是文学繁荣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又对文学发展有一定的滞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南宋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文科状元张孝祥、姚颖、傅行简、袁甫;明代唯一的武状元杨斌;清代的鄞县两名文科状元;元、明两代的鄞县五名文科榜眼;明代鄞县文科一名探花的中举与任官基本情况。最后对鄞县科举三鼎甲进士在政绩上爱国卫国的高尚行为、廉洁为官、著书立说、广办学校等积极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